致敬中国革命先烈!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候,他的三个子女的照片。他的三个孩子,当时分别是16岁,8岁,4岁。 李大钊为了革命,舍弃小家,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再次致敬中国的革命先辈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新中国! 照相馆的布景泛着霉味,李星华搂着四岁的弟弟李光华,感觉他像块发烫的炭。快门咔嚓响的时候,小妹李炎华的眼泪刚好砸在青砖地上——父亲被绞死才三天,他们连孝服都不敢穿,裹着素色夹袄像三只灰扑扑的雏鸟。照相师傅偷偷往他们手里塞了块麦芽糖,说是李大钊先生常来这洗相片时给的打赏钱,这会儿倒成了给遗孤的祭品。 胡同里的风跟刀子似的。李家被抄得只剩半袋苞谷面,赵纫兰拿缝衣针换盐巴,针脚扎进冻疮里都觉不出疼。特务半夜踹门查户口,李星华把弟妹塞进腌菜缸,自己披着父亲的旧棉袍往反方向跑,雪地上脚印深得能养鱼。最绝的是开春那会儿,八岁的李炎华蹲在胡同口卖鞋垫,垫子里缝着父亲写的《庶民的胜利》残页,巡逻兵拿刺刀挑开看时,她眨巴眼睛说:"叔,这糊窗户的废纸您要么?" 要说苦,这帮孩子是真能扛。李星华带着弟妹啃了三年的窝头咸菜,愣是把北大教授的接济钱攒下来给小妹交学费。有回李光华发烧说胡话,抱着门框喊"爸爸的梯子呢",街坊才知道当年李大钊爬梯子给儿子拿玩具车的事,成了四岁孩童最后的温暖记忆。可你要说他们可怜?李星华在法庭上那句"我是家里最大的",护住了流亡日本的哥哥李葆华;李炎华长大后教书,把《国际歌》编成童谣教学生唱;李光华搞科研,办公室里永远挂着父亲手书的"铁肩担道义"。 这事儿细琢磨挺讽刺。李大钊绞刑架下的演讲被捧成革命丰碑,可他子女蜷在炕头取暖的狼狈样没人细究。历史课本写着"烈士家属受各界关怀",却忘了赵纫兰病重时,是靠着把丈夫藏书论斤卖才抓得起药。更可笑的是后来拍献礼片,非要给三个孩子加段"继承遗志"的激情宣言,实际那会儿李光华正尿裤子呢——革命的宏大叙事里,连孩童的恐惧都得染上悲壮色彩。 如今纪念馆玻璃柜里摆着那张合影,解说词说"眼神坚毅望向未来"。其实当时李星华盯着镜头根本在发懵,她满脑子盘算着明天的饭钱去哪借。但你要真把这份实诚写进史书,倒显得不够"革命浪漫主义"了。历史啊,有时候就得给惨事镶金边,好让后来人捧着热血沸腾,忘了真实的人生多是苞谷面掺着血泪往下咽。
致敬中国革命先烈!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候,他的三个子女的
摄影圣典
2025-04-30 12:13:08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