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问鼎计划 在这场战争中,俄乌双方都互相学习对方的新武器新战术,在巡航导弹这方面,乌克兰及其支持者同样可以学习俄罗斯,乌军缴获了不少坠毁的KH-101等巡航导弹,有些相当完整,不仅可以从中找到那些外国制造的零部件、了解这些导弹的飞行特性进而提高拦截率,同样可以进行逆向仿制或者说山寨。
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是否会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还不完全确定;乌军已经很久没发射“风暴阴影”/“斯卡普-EG”巡航导弹或ATACMS战术弹道导弹了,估计库存已经耗尽或者接近耗尽,不管是产量还是政治因素,乌军在可预见未来可能很难再大量获得这些西方导弹。
乌军现在唯一公开实战的远程对地攻击导弹就是改进型“海王星”,但这种在反舰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巡航导弹,无法跟真正的巡航导弹相比,不管是射程还是战斗部重量,尤其是后者,其战斗部重量很可能只有约200千克。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极有必要研发自己的专用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射程1000公里或1500公里就可以,在乌克兰自身的技术基础和支持者的帮助下,这并非不可能。
同时,欧洲也需要有自己的、不受美国限制的远程巡航导弹或者弹道导弹,尽管欧洲各国官方尚未就此发表太多信息,但从诸多迹象来看,欧洲已经有了这种想法甚至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不能依靠别人,美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美国了。
稍早些,美国国务院批准向荷兰出售163枚最新型Block V“战斧”巡航导弹,这被认为将加强荷兰的远程威慑能力,考虑到荷兰的具体情况,威慑的是谁自然不用明说,但问题就在于,这些“战斧”是美国制造的,实战使用时同样需要依赖美国的导弹系统等支持,荷兰拥有这些“战斧”,实战时却没有完全自主权,这是一个巨大的限制:荷兰或者说欧洲要攻击的目标,未必会获得美国同意,荷兰或者欧洲的敌人未必是美国的敌人。
这种事,在这场战争中太多了,当英国和法国决定向乌克兰提供“风暴阴影”/“斯卡普-EG”巡航导弹时,必须获得美国的批准,因为这两种导弹在使用时依赖美国的某种系统,如果不是拜登的“优柔寡断”,这两种导弹能更早投入战场,一定能给俄军造成更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