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25年读完的第10本书:孙力、余小惠的《都市风流》。第3届茅盾文学奖获

秦岭古籍 2025-05-02 11:00:55

读书 2025年读完的第10本书:孙力、余小惠的《都市风流》。第3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以中国北方某大城市为背景,围绕城市建设,实施道路改造,修筑环城路这一中心事件,描写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人和事。

小说以利华别墅、普店街两个社会中心展示着人生的两极,前者是该市的书记、市长们的居住地,后者是该市居住条件最差的贫民窟。全书写了四十多个物,有身居要职的市委书记、市长、市级各部门的领导,有普通工人和市民,也有高级工程师和摆摊的个体户,还有市委书记的女儿、儿子和一批高干子女、以及劳改释放人员,刻画了在城市变革中上至书记市长下至街道妇女的生态和心态,反映了当前城市改革的复杂面貌,从而体现着作者“全景式”反映城市变革中时代的特点。

有评论认为,1988年10月出版的《都市风流》,在出版业不断产业化的背景下,虽有茅奖作品荣耀,却未能成为畅销书,市场几乎绝迹,实属罕见。与此相应的是,《都市风流》相关论文,全网不过寥寥几篇,内容不痛不痒。

这种沉默和冷漠,最大的原因,还是作品平庸。事实上,不只是图书,改编的电视剧相较于同时期上映的《编辑部的故事》《渴望》,也是石沉大海,迅速归于平静。

《都市风流》的作者孙力和余小惠,是一对夫妻,在文学界存在感极低。获得茅奖前后,皆无标志性作品问世。孙力身体残疾,英年早逝,命运经历很像史铁生,但,一代“茅奖得主”,生前与身后,都是寂寞无声。

对于《都市风流》的创作动机,作者是这样表述的:“我们这部小说写在1986年到1987年,那时城市改革已经在不断深化,中国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作家,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国的命运和历史发展的一重要阶段,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作冲动,促使我们拿起笔来,要创作一部既有当代强烈的时代气息又要有纵深历史感的反映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我们觉得,那种以一家一户、一厂一街的视角去取材,虽然也可写出当代都市的骚动,但那毕竟是一种折射。所以考虑采用全景的结构方式,人物从上层、中层到底层,事件从大到小,故事一环套一环像编织一张大网一样,力图全景地,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当代都市中各个社会层次里人们的命运和心态,在历史的变迁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化中去写现实生活的裂变中人们的观念冲突和困惑,人们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和奋斗,写出变革中的中国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蜕变和预示。”

小说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光明立交桥完工,环城路全线贯通,五月一日举行通车典礼。刚好今天读完全书,还挺有意义的。

0 阅读:0
秦岭古籍

秦岭古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