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操作简直是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刻进了DNA!荣昌区政府大院里飘出的不再是公文墨香,而是麻辣鲜香的烟火气。机关食堂的糖醋排骨和江湖菜同时飘香,公务员和游客在一个窗口排队,这场面活脱脱是当代《清明上河图》!
数据不会说谎。五一期间荣昌接待游客量同比暴涨215%,其中三成直奔机关食堂打卡。重庆文旅局监测显示,"公家饭"话题带动全区旅游收入破3亿,这效果比砸钱打广告实在多了。有网友算过账,20元能吃上三荤两素的公务餐,性价比吊打景区餐馆。
打破衙门高墙需要多大勇气?荣昌区委书记的决策堪称教科书级破圈。过去总说"门难进脸难看",现在直接敞开厨房给你看。公务员和游客拼桌吃饭,领导汇报和百姓唠嗑混在一起,这种零距离接触比开一百场座谈会都管用。
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担心影响办公秩序,可实地探访发现,用餐区与办公区完全隔离,错峰开放反而盘活了闲置资源。更绝的是食堂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当日食材检测报告,这种透明程度让网红餐厅都脸红。
对比某些景区"天价大虾"的宰客乱象,荣昌这招堪称降维打击。游客王女士的点评很实在:"在这吃饭,筷子夹的是信任,咽下去的是放心。"公务员小李说得更直白:"以前总被骂吃闲饭,现在真成做饭的了。"
不得不提的是配套组合拳。食堂门口就是土特产展销区,吃完酸辣粉直接买红薯粉,文旅消费闭环玩得溜。当地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折扇制作,等餐时间变成文化课堂,这种沉浸式体验哪个旅行团能复制?
也有清醒的网友提醒:别把创新当常态。机关食堂毕竟不是专业餐饮机构,旺季过后是否持续开放?服务质量如何保障?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度性安排。但无论如何,敢把"衙门灶"变成"百姓灶",这份魄力就值得点赞。
当某地还在为"该不该给游客让出停车位"纠结时,荣昌已经用大铁锅炒出了政通人和的新菜式。或许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就该这样——不玩虚头巴脑的形象工程,直接把老百姓的获得感盛在餐盘里端出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