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4岁的何香凝在逃港途中,被一伙人开枪逼停了船,船长绝望了,何香凝却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02 22:56:17

1941年,64岁的何香凝在逃港途中,被一伙人开枪逼停了船,船长绝望了,何香凝却很镇定地说:“告诉他们何香凝在船上,想劫就来吧。” 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生在香港一个茶叶商家里。她爹何炳桓是个老派人,想让她当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女,可她偏不服这套。小时候,家里要给她缠足,她晚上偷偷拿剪刀把裹脚布剪了,硬是保住了自己的脚。想读书,爹不让,说女孩子读啥书,她就自个儿偷偷学,找哥哥和仆人问,自己买书啃,硬是靠自学攒了一肚子学问。 1897年,她嫁给了廖仲恺,一个反对缠足的归国华侨。俩人一拍即合,婚后住在一间小阁楼里,取名“双清楼”,她还给自己起了个号叫“双清楼主”。1902年,她卖了首饰凑钱,把廖仲恺送去日本留学,后来自己也跑去东京读女子师范。1905年,她在日本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成了第一个女会员。她跟黄兴学过射击,租房子给革命党当联络点,还帮同盟会设计过旗帜。 辛亥革命后,她跟廖仲恺一起搞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没成,又跑去日本。1916年搬到上海,1923年当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妇女部长,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妇女节,还弄了些妇女教育和福利的项目。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被刺杀,她伤心得不行,后来慢慢退出党派政治,但还是支持革命。 九一八事变后,她看不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亲自跑去南京要他抗日,没啥结果。她气得给蒋介石寄了条裙子,还附了首诗骂他:“妄称儿男,甘受敌怒。不战送河山,万古同耻。”抗日期间,她靠卖画筹钱,支持八路军和新四军,跟共产党走得近,儿子廖承志也投身革命。 1941年,日本打到香港,要抓文化名人,何香凝也在名单上。她64岁了,带着家人决定逃走。陆路被封,只能坐没动力的小木船出海,全靠风吹,风险大得吓人。漂了好几天,吃的喝的都没了,船长坐在船尾直发愣,觉得这回怕是没戏了。 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马达声,一艘快艇冲过来,上面的人朝天开枪,动静大得让人心跳加速。船长吓得腿软,以为自己撞上海盗了。可何香凝站了起来,盯着那帮人,让船长喊话:“告诉他们,我是何香凝,想劫就来。”这话喊出去,快艇上的人愣住了,枪也放下了。 结果这不是海盗,是东江游击队,共产党搞的抗日武装,在海上巡逻防日军间谍。他们一看是何香凝,马上变了态度,送了点吃的喝的过来,还检查了船,确定能走才离开。这一段经历,真把何香凝的胆识和气场展现得淋漓尽致。 逃出香港后,何香凝没闲着。1948年,她跟李济深一块儿弄了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搞民主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她搬到北京,当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搞政策鼓励华侨回来投资,还带团让华侨看看祖国的新模样。 她还是全国妇联的名誉主席,推动《婚姻法》落地,让女人在婚姻和家庭里有更多自主权,鼓励妇女干活赚钱,靠自己过日子。后来她当上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参与国家大事,还跑去苏联这些地方交流。 何香凝还是个有名的画家,岭南画派的牛人,画松梅狮虎寄托爱国心,画风中西结合。她的《梅花》被人夸成“铁骨冰心”,挺能代表她的性格。1960年,她当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画还上了邮票,名气不小。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去世,94岁。全国给她开了追悼会,挺隆重的。她临终前说要跟廖仲恺葬一块儿,最后俩人合葬在南京中山陵旁边,算是圆了“生同室,死同穴”的愿望。她这一辈子,为民族解放和妇女权益拼尽全力,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0 阅读:92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