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同的时间里,没有哪个民族的语言能够比汉语表达更多的思想。这是由汉语独特的造词

谢序文化 2025-05-03 10:14:46

在相同的时间里,没有哪个民族的语言能够比汉语表达更多的思想。这是由汉语独特的造词原则和方式所决定的。 汉语造词的原则和方式与那些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语言恰好相反,拼音文字民族的造词原则是“以音别义”,即讲求一个概念用一个声音表示,从音位的层面相互区别,音不同则义不同,因此他们的词绝大多数能闻音就能知义。 而汉语的造词原则与他们几乎相反。汉语造词讲求的是“以简驭繁,以一当十”: 即具有相同特征的不同事物要求用一个相同的音节来表达,例如具有“分叉”特征的不同事物叉、汊、杈、扠、訍、衩、钗等,都用“cha”这个音节表达;而不同的事物即使不具有相同特征,也可以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例如只、知、之、汁、支、织、枝、栀稚、肢、脂等等,几个乃至几十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也可以用同一个音节来表达,因此汉语多词一音是普遍现象,因此孤立的汉语单音词词音只能区别音节而不能区别(表达)一定的概念,故闻音不能知义。例如我们发出fan这个孤立的词音,它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是饭,犯,还是范,泛?只有鬼知道。汉语单音不能区别(表达)一定概念的特点,就成了“汉字表音论”“声旁表音论”无法逾越的铁门坎:如果说“汉字是表音的”,那么全部汉字就成为只表音而不能表义的怪胎,再也不是文字了。这也就是无法“实现汉语拼音化”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里要指出的是,汉语一音多词并不是汉语的缺点。因为此特点不仅不影响汉语的表达,而且使汉语发挥了以一当十、以简驭繁的奇特表达效果,使汉语成了世界上最简洁的语言,没有哪个民族的语言可与之比肩。因为,汉语单音词虽然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不能独立地区别(表达)一定的事物或概念,但是一旦用来它们来表达思想,进入句子(语境),就会词词相别,变成一音一词一义,可以灵活自如的表达任何思想。例如fan这个词音,只要进入一定语境,就可以确定地表达是“饭”,还是“犯”,还是“范”。所以,汉语一音多词的特点使汉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经济原则:用尽可能少的音节表达尽可能多的概念,使汉语成了世界上最为简洁的语言。

0 阅读:0
谢序文化

谢序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