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主席遇险躲入一个农妇家,当敌人搜查过来时,农妇主动说:“军爷,我知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03 23:40:07

1933年,毛主席遇险躲入一个农妇家,当敌人搜查过来时,农妇主动说:“军爷,我知道你们找的共产党在哪!”说完,她进屋领出一个男人。

当大家看到农妇带出来的男人,纷纷都沉默了,因为那是农妇的次子吴朝炳。

农妇名叫黄菊喜,大家都叫她黄菊妈。

1933年深秋的傍晚,毛主席在鄂南山区遭遇围追堵截,情急之下闪身躲进一处土坯房。正在灶间忙碌的农妇黄菊喜听到急促的叩门声,开门瞬间便认出了这位曾经认作干儿子的革命者。此时村口已传来杂乱的脚步声,黄菊妈来不及多问,一把将浑身湿透的毛主席推进柴房。

就在反动民团即将破门而入的刹那,这位裹着小脚的农妇突然对着枪口高喊:"军爷要找的人在我家!"话音未落,她转身从里屋拽出个年轻人,在场乡邻定睛细看,竟是黄菊妈的次子吴朝炳。

这个被乡亲们唤作"黄菊妈"的苦命女人,早在1927年就与革命结下不解之缘。那年深冬,五个操着湖南口音的外乡人突然出现在黄袍山村头,为首者虽身着粗布短衫,眉宇间却透着不凡气度。

保长敲着铜锣挨家挨户询问:"谁家能腾出床铺?"村民们望着这些来历不明的陌生人,联想到近日民团四处搜捕"赤匪"的告示,都默默退回了屋檐下。唯有黄菊妈拨开人群,径直走向那个被雨水打湿的高大身影:"我家西屋还空着。"

当毛主席踏进吴家门槛时,正碰上黄菊妈的二儿子吴朝炳从地里归来。两人四目相对的瞬间,在场众人都愣住了,这位外乡客与吴家老二竟有七分相似。毛主席看着眼前这个朴实农妇,突然握住她的手:"您待我如同亲儿,若不嫌弃,就认您作干娘吧!"这份特殊的母子情谊,为后来红军在黄袍山建立自卫军争取了至关重要的群众基础。

革命的火种就此在深山生根发芽。短短三年间,黄菊妈先后将长子吴朝义、长女吴凤桂送进红军队伍,次子吴朝炳则成为地下交通员。1932年寒冬,大女儿在反围剿中壮烈牺牲的噩耗传来,这位母亲攥着染血的烈士证在油灯下枯坐整夜,第二天却把刚满十五岁的小女儿也送进了妇女救国会。

1933年秋收时节,毛主席率部重返黄袍山开展土地改革,再次住进吴家老宅。反动民团闻风而至,将全村老少驱赶到晒谷场,刺刀抵着孩童的脖颈叫嚣:"不交出共党头目,每隔半炷香就毙一人!"

黄菊妈拨开颤抖的人群,神色平静地走向带队的团丁:"官长要寻的人在我屋里。"当团丁们端着枪冲进院子时,却见农妇领着个年轻后生跨出门槛,正是乔装成毛主席模样的吴朝炳。

晒谷场上鸦雀无声,乡邻们望着被五花大绑的吴家老二,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七天后,25岁的吴朝炳被活埋于后山竹林,噩耗传来时,黄菊妈正在给受伤的三儿子吴朝福换药,这个在游击战中失去左腿的青年,此刻正藏身于后山的岩洞。

革命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惨烈。1934年深秋,拖着溃烂伤腿的吴朝福在暴雨中爬回老家,母亲用草药为他保住性命;两年后,这位年轻的游击队长为掩护战友,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当小女儿吴满桂被反动派绑在村口老槐树上凌迟处死时,黄菊妈被民团用枪托砸倒在地,眼睁睁看着刽子手将女儿的心脏挑在刺刀尖上。

丧尽天良的敌人没有结束这场虐杀,他们纵火烧毁了吴家祖屋,故意留下这个失去所有骨血的母亲。望着在灰烬中翻找儿女遗物的佝偻身影,民团头目狞笑道:"让她活着比死了更痛苦!"可他们永远不会明白,正是五个孩子的热血,铸就了这位农妇钢铁般的意志。

这个生于光绪年间的苦命女人,12岁就被卖到夜珠埚当童养媳,婚后十年间接连失去丈夫和三个襁褓中的婴孩。1923年大饥荒时,她带着五个儿女沿街乞讨,用破碗接雨水喂进孩子干裂的嘴唇。正是这般炼狱般的经历,让她在红军到来时看清了世道的光明。

1949年5月,当解放军的红旗插上通城城头,72岁的黄菊妈颤抖着摸出珍藏多年的五张烈士证明,对着苍天老泪纵横。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后,老人日夜赶制草鞋,将卖得的一万元旧币全数捐作"黄菊妈号"战斗机基金。

1959年国庆盛典上,毛主席紧紧握住这位银发母亲的手,天安门城楼的礼花照亮了她布满皱纹却异常坚毅的面庞。

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黄菊妈常坐在重修的老屋门前,望着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当年她救下毛主席的西厢房,如今挂着五幅年轻的面庞,照片下方是老人亲手写的挽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菊无言祭英魂"。

1962年清明,80岁的革命母亲在儿女坟前安然离世,手中攥着的,是五个孩子童年时玩过的羊拐骨。

0 阅读:307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