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8岁的王万林一生未婚,救助700多个流浪儿,然而,当他因病住院急需手术时,700多个号码,竟一时不知该打给谁,这究竟是怎样回事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王万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8岁丧父,母亲独自撑起生活的重担,生活的艰辛让他早早懂事,小学毕业后,他考入浙江省艺校越剧班,16岁进入浙江歌舞团,梦想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1961年,邻居丢失一块手表,他被诬陷为小偷,尽管手表最终被找到,他仍被送往农场改造,刑满释放时,他已33岁,求职四处碰壁,只能与母亲靠捡拾土豆和烂菜维生。 直到1972年,一位塑料厂厂长不计前嫌,给了他一份销售员的工作,他才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这段经历如同一粒种子,在他心中埋下对困境中人的深切同情。 1979年的一个冬夜,王万林的人生轨迹再次改变,下班途中,他在艮山门车站附近看到一个衣衫单薄的少年,冻得瑟瑟发抖。 少年名叫冯玉印,来自江西,被骗至浙江煤矿做工,历尽艰辛逃出后却无家可归,王万林的心被触动,他将少年带回家中,母亲不仅没有反对,还烧水做饭,细心照料,几天后,他用仅有的积蓄买了火车票,送冯玉印回家。 从此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踏上了一条救助流浪儿童的道路,他将自己50平方米的毛坯房变成了避风港,最多时狭小的空间里挤下了20个孩子。 床铺不够,就在客厅打地铺,饭菜简单,却总是热腾腾的,他用微薄的工资为孩子们买车票、交学费,甚至抵押房产开了三家理发店,只为给无家可归的孩子一份安身之所。 王万林的救助方式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想回家,他便通过派出所核实地址,送他们返乡,有的孩子无处可去,他便安排他们学修车、理发等手艺,再帮他们找工作,40余年间,他救助了近700名流浪儿童,倾尽所有积蓄,甚至放弃了婚姻。 他的付出换来了1300多封感谢信和无数孩子的成就,有的孩子成了厨师,有的读了硕士,有的开了公司,他还因此获得“中华慈善奖”“最美杭州人”等荣誉,可他的生活始终清贫,退休后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几乎全花在了孩子们身上。 岁月流转,孩子们渐渐长大,各自有了家庭和事业,与王万林的联系却日渐稀疏,2015年,他70岁生日时,100多个孩子回来为他庆生,喊着“老爸”,让他泪流满面,但此后信件和电话越来越少。 他常常独自坐在桌前,翻看那些泛黄的信件和照片,放大镜下细细端详,欣慰于孩子们的成就,却也难掩内心的孤寂。 2022年,双肺感染让他病倒在家,邻居将他送往医院,面对手术签字的要求,他翻看了通讯录中700多个号码,却迟迟无法决定拨给谁,最终他拨通了喻辉的电话。 喻辉是王万林救助的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个,1986年,12岁的喻辉因家境贫寒离家出走,流浪至杭州,在火车站的垃 圾桶里翻找食物时被王万林发现,王万林不仅带他回家,还通过派出所联系到他的家人,送他回安徽老家,并叮嘱他继续读书。 后来得知喻辉辍学打工,他又写信劝说,接他回杭州,送他去技校学医疗美容,喻辉倔强,却在王万林的坚持下完成了学业,最终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建起了村里唯一的二层小楼。 2022年,听到王万林病重的消息,喻辉连夜从上海赶回,看到病床上虚弱的老人,他泪流满面,放弃了上海的事业,回到杭州悉心照顾,直至王万林康复。 王万林的故事,不仅是关于一位老人的无私奉献,更是关于爱与责任的传承,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善良的种子一旦种下,总会在某个角落生根发芽,或许真正的回报,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像喻辉这样,用行动延续爱的循环,让人间多一分温暖。
“捐一毛钱我都跪”,这名女孩工资2500元,爸爸患癌打一支药25000元。借了亲
【3评论】【4点赞】
仕人
幸好还有一个孩子还有人性[大哭]
大鹏
看的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