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核战,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俄专家10年前提醒,中国‘东风-3

烟雨故人念 2025-05-05 12:44:24

“一旦发生核战,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俄专家10年前提醒,中国‘东风-31-A’,是唯一有望经受住美国首次核打击的导弹,但中国这种导弹不多,而美国这种导弹有近2000枚,那么现在呢? 核武器从诞生那天起就成了大国博弈的终极筹码,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囤了数万枚核弹,动不动就拿核威慑吓唬对方,整个世界都捏把汗。 现在全球核武库规模虽然缩减,但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的核力量依然是地缘政治的压舱石。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现役核弹头约有3700枚,俄罗斯略多,中国则在500枚左右。 数量差距看似明显,但核威慑的本质从来不只是拼数量,而是看谁能确保“二次打击”能力,也就是在挨了一波核攻击后还能反击回去,把对方打疼。 中国这十年的变化,恰恰就在这“二次打击”能力上。 过去,中国的战略导弹主要靠东风-31A这样的洲际弹道导弹撑场面,射程够远,能打到美国本土,但数量有限,生存能力也受质疑。 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东风-41导弹的亮相让人眼前一亮,这款导弹不仅射程更远,还能携带多枚分导式弹头,机动性强,很难被一网打尽。 更别提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速度快得让传统防空系统抓瞎。这些技术突破,意味着中国核武库的生存能力和打击精度已经今非昔比。 数量上或许不如美俄,但质量和灵活性完全够用。 事实上,核大国们都在“精装修”自己的武库。美国这几年花大钱升级B-21隐形轰炸机和哥伦比亚级核潜艇,俄罗斯则在推“萨尔马特”重型导弹。 说到底,核武器这东西,更新换代比大规模扩充更重要。因为现代战争中,核弹的实际使用门槛高得吓人。 一旦有人开了第一枪,报复性打击会让双方都付出毁灭性代价。所以,核武器的作用更多是“吓人”。 中国深知这一点,核战略始终围绕“够用就行”展开。官方多次声明,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核武库的规模和结构都是为了自卫和威慑,而不是主动挑事。 这种克制背后,是对核战争后果的清醒认识。现代核武器一枚就能毁掉一座城市,几百枚足以让全球文明倒退几十年。 美俄冷战时多次在核边缘试探,最终都没敢越线,说明核大战这东西,谁先动手谁就得掂量后果。 说到底,核威慑的游戏规则早就变了。核武器这东西,谁也不想用,但谁也不能没。大国博弈,拼的不只是数量,还有脑子和定力。

0 阅读:2
烟雨故人念

烟雨故人念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