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贾汗和泰姬的故事,得从他们的相识说起。沙·贾汗,原名库拉姆,是莫卧儿帝国的第五代皇帝,生于1592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对艺术和建筑情有独钟。而泰姬,全名蒙泰姬·玛哈尔,原名阿姬曼·芭奴,是个宫廷大臣的女儿,生于1593年。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607年,当时沙·贾汗还是个王子,在集市上偶遇了蒙泰姬。据说,他一眼就被她的美貌和气质吸引住了,之后念念不忘。 1612年,两人正式结婚。那时候的沙·贾汗还没当上皇帝,但对蒙泰姬的感情已经深得不行。婚后,蒙泰姬不只是个贤内助,还常常陪着沙·贾汗四处征战,甚至在政治上给他不少建议。沙·贾汗登基后,更是给了她“蒙泰姬·玛哈尔”这个封号,意思是“宫廷的珍宝”。在那个皇帝三宫六院的年代,沙·贾汗对蒙泰姬的宠爱真是独一份,别的妃子在他眼里都成了摆设。 接下来的19年,蒙泰姬为沙·贾汗生了14个孩子。她几乎每年都在怀孕或者带娃,可就算这样,她还是坚持陪着丈夫南征北战。这份感情有多深,从她愿意跟着沙·贾汗过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就能看出来。 1631年,沙·贾汗带兵南征德干高原,蒙泰姬又一次随行。那时候她已经38岁,怀着第14个孩子。6月17日,在军营里,她生下了一个女儿,但这次生产却出了大问题。产后大出血让她撑不过去,就这么撒手人寰了。 临死前,她拉着沙·贾汗的手,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别再娶别的女人;第二,好好对待他们的孩子;第三,为她建一座精美的陵墓。沙·贾汗哭得喘不上气,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蒙泰姬这一走,沙·贾汗像是丢了魂。据历史记载,他悲痛得一夜白了头,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岁。他下令全国哀悼两年,宫里不许有任何娱乐活动,连他最喜欢的音乐和诗歌都被禁了。大臣们看他这样,都急得不行,可谁也不敢多劝一句。沙·贾汗后来的日子,几乎全被这三个遗愿填满,尤其是最后一个,成了他后半生的执念。 为了实现蒙泰姬的第三个遗愿,沙·贾汗决定建一座前所未有的陵墓。1632年,工程正式开工,地点选在亚穆纳河边,离阿格拉堡不远。为什么要选这儿?因为沙·贾汗想让自己随时都能看到妻子的安息之地。这座陵墓后来被叫做泰姬陵,名字就来自蒙泰姬的封号。 泰姬陵的建造不是件小事,整整用了22年,动了两万多工人和无数能工巧匠。沙·贾汗下了血本,从全国各地弄来最好的白大理石,还从波斯、阿富汗甚至中国运来宝石和玉石。整个陵墓的设计融合了莫卧儿、波斯和印度的风格,主建筑高74米,四周还有四座宣礼塔,远远看去对称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沙·贾汗对细节的要求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听说有一次,他发现一块大理石上有条小裂缝,直接让人把整块石头换掉。工匠们累得要死,可没人敢抱怨,因为都知道这是皇帝对亡妻的承诺。整个工程耗资3200万卢比,换算成现在的钱,得有几十亿美元。这么大的手笔,连国库都被掏得有点喘不过气。 泰姬陵建好后,真是美得让人说不出话。陵墓主体是纯白的,阳光一照,像是会发光。里面的墙上刻满了《古兰经》的经文,还镶嵌着花卉和几何图案,连不懂艺术的人看了都觉得震撼。陵墓前面还有个长长的水池花园,水面倒映着泰姬陵,平静得像幅画。 但泰姬陵不只是好看,它还承载了沙·贾汗对蒙泰姬的感情。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爱情纪念碑。可也有人觉得,这么大手大脚地建陵墓,多少有点炫富的意思。毕竟那时候的莫卧儿帝国,老百姓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沙·贾汗却把钱都砸在这上面,多少有点不顾大局。 泰姬陵刚建好没几年,沙·贾汗的日子就不好过了。1657年,他的三儿子奥朗则布发动政变,把老爹软禁在了阿格拉堡,自己当了皇帝。沙·贾汗被关了整整8年,每天只能隔着窗户看泰姬陵。据说他本来还想在河对岸建一座黑色陵墓给自己,跟泰姬陵对称,可惜这想法随着被囚彻底泡汤了。 1666年,沙·贾汗去世,享年74岁。奥朗则布没多折腾,直接把他葬在了泰姬陵,跟蒙泰姬埋在了一起。夫妻俩生前聚少离多,死后总算能长相厮守,也算圆了点遗憾。 泰姬陵名气太大,争议也不少。有人觉得它是沙·贾汗深情的证明,可也有人说他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毕竟这工程花了那么多钱,帝国后来财政吃紧,跟这脱不了干系。沙·贾汗在位时确实爱搞大建设,文化艺术是繁荣了,但老百姓的税也重得喘不过气。他对异教徒的态度也不咋友好,这些都让人觉得他不是个完美皇帝。 不过不管咋说,泰姬陵还是成了人类的宝贝。1983年,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游客去看。站在那儿,你能感觉到它的美,也能体会到那段历史的沉重。
清朝十二帝的白月光及结局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