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来个有意思的事,前两天我很着急小米对于近期舆论事件还不发答网友问,真得等到上班了才发?真都是躺赢狗过假期?
今天我一想,还真只有上班了才能发,因为你保不准媒体又会给你造一个「小米汽车员工五一加班」的话题,虽然九派新闻因为另外的事件已经塌房了,但是还有深圳新闻网、红星新闻等等一大堆媒体等着给你搞事呢。
言归正传,我其实想讲的是小米现在的舆论场,已经形成了两头堵的态势,核心并不是小米做的对不对,而是小米怎么做都会被喷。
造话题热搜的这些蓝V媒体是谁指使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驱动的。哪怕你看他的背后是xx报业这种传统纸媒转型过来的融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核心KPI都是流量。
这一点不难理解,如果你是行业头部纸媒,你有丰富的to b业务,你只需要规范报道,报纸就会出现在飞机靠背、政务大厅这样的地方,但仅限一两家媒体。
还要想挤进行业的新媒体只有一个方式——搏出位。就像80年代,香港的媒体为了增加销售量,开始在杂志刊物上刊登美女清凉照片,还有一系列明星的花边丑闻,捕风捉影。都是为了拉拢更多不看时事媒体的新读者,换一条赛道跑。
但是你会发现花边报道本身,和新闻学课本上教的基本素养是完全相反的,新闻本身是严谨严肃的,你跟我讲娱乐性?
所以话又说回来,小米即便是4月释放了全渠道静默的动作,还是有媒体出来造话题,让读者看了很不爽,而小米又没花这个钱,有苦说不出,唯一受益的只有媒体完成了争议流量的KPI。
你认为这些蓝V媒体可能是专业的,但我认为他们干的事情和个人自媒体没有区别。如果要整治舆论环境,首先就要从蓝V媒体开始收拾。
治理方式不是砸钱闭嘴,而是引起社会民众监督,用舆论约束媒体行为,同时配合厂商法务起诉和有关部门对报道资质的管控。
你说小米不能只享受流量红利,在负面频出的时候甩锅给媒体。小米SU7去年328上市前都说露头就秒,舆论反转是消费者发现他们开到的SU7,比网上讲的强太多了。
那我问你,一年磨三剑和一剑磨三次,靠什么能火?靠什么能口碑反转?不都是自己作的。
小米的负面话题比如工时,比如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你说行业找不出来一样的事情么?都成惯例了,但你只报道小米,也只有小米出现这样的事情能火,这反而是流量不对等。
那我看这就是现在很多媒体最大的问题——双标,这种情况不是一次能讲完的,只需要一张一张合订本,慢慢的你就能观察到行业乱象[开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