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有拥立之功,被封为右丞相,每次退朝,汉文帝总是恭敬地目送周勃离开。有一天,周

百年战争录 2025-05-06 11:15:06

周勃有拥立之功,被封为右丞相,每次退朝,汉文帝总是恭敬地目送周勃离开。有一天,周勃照旧得意洋洋地第一个走出宫殿,突然有人说:“丞相,你马上要大祸临头了!”

周勃一愣,暗思自己把文帝推上皇位,有拥立之功,如今被封为右丞相,食邑一万户,居于百官之首,就连文帝本人都对自己恭恭敬敬,每次退朝后,都要目送自己第一个离开朝堂。

自古以来,又有几位臣子,能有如此待遇,自己位高权重,皇帝都要给自己面子,又能有什么祸端呢?

旁人见周勃不解,便说:“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已经很受宠信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

周勃从小便憨厚老实,不喜欢读书,却有一身蛮力,甚至能拉开二百斤重的强弓,刘邦起兵之后,他便前去追随,每次打仗总是冲锋陷阵,刘邦做了汉王之后,周勃也被封为了威武侯。

刘邦疑心重,朝中的老臣几乎都怀疑了一个遍,但是老实人有福气,周勃的过于老实让刘邦是对他没办法起疑心。

楚汉战争打响之后,周勃立了很多大功,为灭楚兴汉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周勃如此,刘邦才会如此器重他,即便是后来异姓王作乱,周勃依旧没有被波及。

在吕后当权期间,周勃自知力量对比悬殊,只得明哲保身,当时,陈平,周勃都是明面上的吕后一党,私底下却是在密谋如何除掉吕后一党。

但是在吕后去世之后,他们便觉得不能忍,于是走上了安定刘氏江山,肃清吕氏势力的道路。

王陵、周勃、陈平都是刘邦曾经钦点的可以用来辅佐太子之人,在刘邦看来这三个人性格各有缺陷但是又能互补。

后来吕氏被铲除,汉文帝刘恒被迎回了宫,作为老臣的周勃自然被汉文帝视为上宾,老实了一辈子周勃突然享受到被人捧着的滋味,一时间有些沉迷。

于是每次下朝之后,周勃总是第一个离开,而汉文帝就在身后目送着周勃走远,对于这份殊荣周勃内心激动不已。

后来有一次,周勃如同往常一般率先离开,却被旁边人告知要大祸临头了,周勃一开始还不相信,但是那人以吕后在世时,从前的开国功臣为例跟周勃讲述了厉害关系。

这下周勃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周勃再想改变也来不及了,其实在封建帝国专制之下,没有任何人是真正安全的。

包括手握生杀大权,予取予求的皇帝,“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看似威风不可一世,实则一早到晚总是担心被人篡权夺位或者遭人暗算。

各级官僚更是等而下之,所谓伴君如伴虎,皇帝一言不合就会翻脸,大臣们刚刚还蟒袍玉带、手持象牙笏板侃侃而论天下大事,转眼间便有可能便被扑倒在地猛打屁股,甚至满门抄斩、祸灭九族。

像周勃这种倚老卖老,凭借着功勋便目中无人的做法,可能早就激怒了汉文帝,但是碍于周勃是力举汉文帝上位的功臣,汉文帝在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愿意陪他玩玩。

汉文帝是从代王坐上皇位的,在宫中的亲信少,根基弱,自从登上皇位时,为了自身皇权的稳固,他不得不先假意迎合那些老臣,来稳住他们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

等到汉文帝的势力差不多起来的时候,他就要开始打击重臣、功臣,削弱功臣的权势,在汉文帝的手段下,很快就轮到周勃了。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汉文帝突然对周勃发难,已经六十多岁的周勃被汉文帝质问的汗流浃背,最终一个问题都没回答上来。

汉文帝表示对周勃很失望,周勃虽然是个老实人,但是在跟着刘邦的时候就见识过了,刘邦是怎样清除功臣的。

所以周勃当天就提出了辞职,面对周勃的请辞,汉文帝连犹豫都没有犹豫,直接答应了,因为汉文帝需要扶持自己的势力,朝中老臣就需要被肃清。

周勃还算是看得出点事的,自己提前请辞了官职,面对周勃的懂事再加上周勃确实对自己有所帮助,汉文帝也就没再难为周勃。

后来周勃遭受了一次牢狱之灾,好在周勃算得上个皇亲国戚,在儿媳的帮助下出狱,出狱后的周勃没再受到任何的波折,最终落了个寿终正寝的好结果。

0 阅读:1090

评论列表

猎鹰

猎鹰

3
2025-05-06 22:19

他儿子周亚夫就没他幸运了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