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曾预言:若中国迁都这三座城,便能在亚洲称霸!是哪三座?1902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谈话中指出三座城池,若能迁都这三处,中国便能在亚洲称霸,很多人对此感到好奇,到底哪三座城池能够让孙中山有这样的信心呢? 当时,孙中山言之凿凿,称“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分别来看这三座城池,在他眼中都有着独特优势,因此孙中山关于迁都的想法一直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他最终纠结数年,还是选择了南京作为都城,并没有选择其余城池,但以最开始孙中山的顾虑来说,选择这三座城池明显是经过了一番谨慎的思考。 武昌到西安再到伊犁,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度逐渐展开,一开始中国国力不强,武昌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孙中山盛赞武昌“枢纽总揽水陆交通,西连巴蜀、滇、黔,北控秦晋伊洛”。 最关键的是,1902年左右,中国海外国家租界不少,让部分沿海城市失去竞争力,反倒是武昌能够避免强敌压境,再加上武昌起义的影响,对国内其实有着深远影响。 所以孙中山“谋本部则武昌”的说法确实有所依据,而西安这座城池则更为特殊,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紧靠蒙疆及其外域,所以西安不是内忧外患时能够定都的地方。 他之所以提到西安,是期盼未来国内外的问题都能够解决,然后以更好的国力开始整肃边疆,完成“谋藩服”的目标,我们也能看到,1920年,孙中山发布《建国方略》。 这部著作虽然被当时的人解读为“说大话、不切实际”,但站在现在去回顾却不得不感叹孙中山的战略视野,他早就预想到西北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且在书中提到铁路线的重要性,他明确提到,“专任修铁路之责,十年造铸10万英里”,这番话说出来没多人信,毕竟当时的中国没有这个资金,更没有时间去修铁路。 可来到现代,中国铁路线确实成为了特色之一,从这里就能看出孙中山先生内心对于西北地区是存在一定执念的,所以才会有西安和伊犁两个越发偏向西北的迁都选择。 伊犁对比西安,更明显的展示了孙中山内心的渴望,阻止西势东渐、使中国脱离殖民危机,当然,孙忠山并不是只把维持国内局势当成目标,而是以整个亚洲为“棋盘”。 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铁路线的关键体现在偏远之地,这些地区能够借助铁路完成人口迁移,进一步带动繁荣地区物资商品输送到贫困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这跟百年后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我们才说孙中山的理念在当时难以被人理解,可回头去看又是不一样的感觉,遗憾的是,他的诸多构想在当时都无法实现。 不过,通过这些前辈们对未来的构想,我们也能够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课题产生新的理解,并传承其中的意志和精神,继续坚定的往前走下去。 参考资料: 孙中山与建都设置问题丨中华文史网
名人曾预言:若中国迁都这三座城,便能在亚洲称霸!是哪三座?1902年,孙中山在与
可爱萌娃娃
2025-05-06 15:01: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