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初,朝鲜战场冷得刺骨。那天,是1月28日,晚风呼啸,大雪纷飞。零下二十

王献勇说养护 2025-05-06 16:59:59

1951年初,朝鲜战场冷得刺骨。那天,是1月28日,晚风呼啸,大雪纷飞。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下,19岁的中国志愿军战士潘天炎正蹲在鼎盖山的战壕里,忍着腹痛。肚子实在疼得不行,他就跟班长打了个招呼,猫着腰跑去不远处的灌木丛“解决问题”。   可万万没想到,他这一来一回的功夫,阵地上的战友竟然全撤了!   原来,部队刚接到上级命令,紧急转移。他因为出去得突然,没人留意到他的缺席。再回头,阵地空空荡荡,只有寒风在怒吼。   更糟的是,敌人的动静也大了起来。远处美军的坦克发动机声越来越清晰,枪炮声已经在耳边炸响。   潘天炎没慌。他知道,自己脚下的这个地方——鼎盖山256.4高地,是防线的关键。如果让敌人轻易占了去,后方正在转移的大部队就危险了。   他低头摸了摸身上的装备:一支步枪,几颗手榴弹,还有有限的子弹。就这么点儿家当,却要对付几百人的美军?换作别人,恐怕早就腿软了。但潘天炎只是紧了紧帽子,咬牙一笑:“一个人也得顶住。”   美军第一波人马很快逼近。潘天炎赶紧在几个路口布下手榴弹,然后爬到制高点藏好,等敌人靠近。他忽然高喊:“全排注意,准备开火!”这一嗓子,声调一变,还真像是有一个班在指挥。美军愣了神,还没反应过来,埋伏的手榴弹就炸了。他们一时慌乱,后撤了好几步。   可敌人毕竟人多,很快又重新集结,接着第二波、第三波扑了上来。潘天炎边打边换位置,一会儿正面开火,一会儿从侧翼偷袭,搞得敌人摸不清他到底有多少人。他趁间隙还在地上捡敌人的枪,没枪就捡石头,能砸一个是一个。   战斗持续了整个下午,直到黄昏,美军开始发狠。火炮轰了二十多分钟,震得山石飞溅,雪地都被烧得冒烟。然后大部队分三路扑上来,潘天炎立马切换战术,把捡来的枪分开放,伪装成还有人防守,还故意设了几个假目标,引诱敌人打空弹匣,他再趁机开火。   就这样,一波接一波,打了整整九次,美军都没拿下阵地。潘天炎早已冻得手指发紫,枪都握不住了,但还是咬牙不退。他知道,只要再坚持一会儿,部队就能安全转移。   终于,天黑了,远处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支援部队赶到了。战友们冲上阵地,却都愣住了:满地狼藉中,只有一个人站在那里,疲惫不堪却依然挺着胸膛。   “怎么就你一个?”班长跑过来问。   潘天炎笑了笑:“我也没想到会一个人打一天。”   战后清点战果,潘天炎一人击退九次进攻,歼敌三十余人,自己却毫发无伤。他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整个部队,大家都说:这个十九岁的小伙子,是鼎盖山上的真英雄!   可潘天炎却说得很简单:“我是军人,阵地在这儿,我也就得在这儿。”   有时候,真正的英雄不需要太多话,他们只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一个人也能守住一座山”。

0 阅读:14
王献勇说养护

王献勇说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