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71岁的“天下第一手”孙禄堂在上海刊登了一则收徒的消息,公布了三个非常严苛的标准。
没想到,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之下,报名求艺者达3000多人。这一个本来很正常的事件,成为了30年代民国武林最轰动的事件之一。
孙禄堂是当时的武林大家,他精通多种武术,手下败将不计其数,在他年近半百时,曾徒手击败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
年逾花甲的时候,重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再次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手的联合挑战,在武林中享有天下第一手的美称,中内外练武之人听到他的名字都由衷的佩服。
很多人都想要拜师孙禄堂,但是孙禄堂从来都不公开收徒,不少人享慕名去到他家中想要求见,甚至有些武术爱好者漂洋过海从国外来找他,都遭受了孙禄堂的拒绝。
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收徒的打算,因此让很多想要学习他一身武术绝技的人都感到非常失望。
孙禄堂曾跟着程廷华学习八卦拳,他天赋甚高,让程廷华忍不住多次曾称赞说:"吾授徒数百,从未有天资聪慧复能专心潜学如弟者。吾与弟意气相投,故将余技尽传之。弟生有宿慧始能达此。”
得知孙禄堂拒绝收徒,程廷华在一次跟孙禄堂会面的时候谈到这个问题,程廷华劝说:“现在国家处于动荡之时,如果我们能够多传授武功给有识之士,这样国家就能多一些助力。”
孙禄堂非常尊重程廷华,他回去之后将程廷华的话反复思考,他承认自己确实在武术方面造诣很高,但是他毕生都把精力放在了钻研武术上,从没想过要花费精力教授徒弟。
他认为也许是机会要将自己的武术发扬光大了,但孙禄堂这个人比较高傲,他对自己的武术要求很高。
因此他认为收徒的话必须精挑细选,绝不能随便一个等闲之辈就成为他的徒弟,因为他的徒弟就是代表着他的面子,孙禄堂可不想把自己的招牌给砸了。
再三思考下,孙禄堂决定要公开收徒,得知这个消息,大家都非常兴奋,很多人甚至从外国也赶了过来,就为了能够拜师。
很多人都挤在孙禄堂的门口,纷纷要求进去拜师,但是都被管家拒之门外,管家表示:“你们都回家等着吧,明天报纸的头条你们就能看到孙先生收徒的条件了,如果有符合条件的人,明天再来报道。”
大家都想知道孙禄堂在卖什么关子,等到第二天报纸开售,瞬间被抢购一空,大家都着急想看孙禄堂到底提出什么要求,没想到看完之后很多人都泄气了。
很多人都不符合资格,那孙禄堂到底提出了什么要求让大家如此头疼呢?第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要有武功底子,没有的话一律不要。
第二个要求则是三年内不能从事任何职业,每天都要花最少12小时用来习武,如果这期间还得工作的话,就会导致学武分心,没办法将武术发挥到极致。
第三个要求就是前面两个要求都满足的情况下,现场跟孙禄堂进行切磋,只要能挡得住孙禄堂一招,就能及格。
这三个要求将很多人都劝退了,很少有人能够三个都符合标准的,大家都忍不住吐槽孙禄堂是不想收徒故意出那么高要求来为难人的。
听到这些非议,孙禄堂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反而是在报纸上接着刊登新的消息,要求说参选的人必须具有大学文凭。
这个消息出来,更让大家议论纷纷,当时的时代吃饭都困难,哪有几个人能有钱上大学的,没想到孙禄堂的要求越来越多。
不少人背后说这肯定不会有人报名了,甚至有些同行的武术家因为嫉妒孙禄堂称霸武林太久,这次都纷纷等着看孙禄堂收不到徒弟的笑话。
但他们想象中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孙禄堂接连开出条件之后,前去登门拜师的人都是踏破了门槛。
经过孙家人统计,前来报名的人高达三千多个,而他们需要在其中进行严格的挑选,三千多个人里面只能选出三个人,可想而知有多严苛。
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孙禄堂最后选出了最符合要求的六个人,这六个人都必须要拿出自己的大学文凭进行最后的验证。
孙禄堂一一看过他们的文凭之后,发现居然有一个人文凭作假,当场就被孙禄堂扫地出门,在剩下的五个人里孙禄堂则是挑选出学校最好的三个人作为最后的赢家。
这三个幸运儿经过千挑万选之后终于成为了孙禄堂的徒弟,本来他们打算将孙禄堂的百般武艺都全部学习的,没想到孙禄堂表示每个人只能传授一种武功。
到时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武学底子去决定教他们哪种武功,这让三个徒弟未免有些失望,本来是以为孙禄堂会传授毕身所学,但最后只能学到一样武功。
直到孙禄堂去世的时候,也没有人能够将他全部武艺给学到手,他的毕生精湛武艺跟着他长埋土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