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没有想到,自己亲手创建的东南水师能够在戚继光的指挥下打得这么好,当时海上大雾,戚继光却能够将敌船的方位计算的清清楚楚,将协调东南水师精准命中倭寇的五峰船,倭寇被打得哭爹喊娘,毫无招架之力,而这可不是倭寇所说的盲射,戚继光自三岁起就跟父亲在军营,对于海上的风势和天气非常了解,故而根据风向能够测定出来倭寇船支的位置。倭寇首领长谷堪助只好下令调转船头撤退; 在倭寇调转船头后,俞大猷对戚继光手上的珠子很好奇。这时传来倭寇撤退的号声,俞大猷判断倭寇这是必撤无疑了,但戚继光却并不这么看,因为这种号声还有一种可能那便是收拢队形,抛锚等待,利用大雾等待战机。 戚继光只用了兵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俞大猷,那便是兵者,生死存亡之道,所以不该冒的险绝不能冒,东南水师就这样鸣金收兵了;而倭寇的几十艘五峰船正准备围攻俞大猷的帅船,只能大呼可惜。 而部下告诉他,这次指挥的是戚继光,不是俞大猷,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没有十足把握的仗他不会打,这是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 在倭寇撤退后,长谷堪助去拜祭王直,在王直死后,长谷堪助便联合了王直的旧部兵合一处;所以长谷堪助联合王直的理由就更简单了,继承王直的遗愿,将海上事业做大,第二个便是替王直报仇。王直的位置由他的部下徐海担任,长谷堪助将王直的指挥刀递了过去。而这时长谷堪助的亲信冈川信请求出战,但被他拒绝了。只因岑港一战中元气大伤,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再者戚继光此时锋芒太盛,以他对明朝官场的了解,戚继光恐怕风光不了多久了!
950年,郭威发动兵变,带兵闯进了太后寝宫,太后故作淡定道:“郭将军威名远播,若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