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十三跋》有多美,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思山谈收藏 2025-05-07 15:06:20
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奉诏入京。途中,独孤淳朋前来送行,并送给赵孟頫一卷五字已损的《定武兰亭》。赵孟頫一生临习法帖极勤,尤钟情于王羲之,所临各种版本《兰亭集序》无数。而《定武兰亭》是公认的《兰亭集序》的最佳刻本,这让赵孟頫兴奋不已。更让赵孟頫欣喜的是,同舟的吴森也携一卷《定武兰亭》。在一月有余的旅途中,赵孟頫手不释卷,并且将他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和他的学书心得书于《定武兰亭》卷后,其中跋文共计十三段,这就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兰亭十三跋》,今天先分享《兰亭十三跋》第一跋! 原文: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名淳朋,天台人。 译文:兰亭帖自从定武兰亭石刻之后就没了,《定武兰亭》在人间也是少数的,而且是越来越少,因此喜爱文玩的雅士把《定武兰亭》当作至宝。 但是很难分辨,而且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有五个字缺损的(北宋薛绍彭故意损坏了定武石刻五个字,然后使得手中的无损版本更加珍贵),一种是无缺损的版本更是难得。 此次北上送行的独孤长老随身携带了一本有缺损的《定武兰亭》,到达南浔时拿出来看。我从独孤长老处乞求得到,准备携带入大都。来日回来的时候,和独孤长老再结翰墨情缘。至大三年九月五日,写于舟中。独孤名字是淳朋,天台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