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有感颇多,记一。 鸡鸣狗盗这个成语一直以为是形容人小偷小摸的,今日读《史记孟尝君列传》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 孟尝君门客几千人中有两个人不太受欢迎,其中一人会伪装成狗盗窃东西,另外一人会学鸡叫打鸣。 最初孟尝君把这两个奉为宾客的时候,其他的宾客都耻于这两个人为伍,吃饭都不和他们两个一起。 齐湣王二十五年,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让孟尝君做宰相。后有人进言,孟尝君为齐国王族,身为秦相却对秦不利。于是秦昭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并把他囚禁了起来,同时计划着杀掉孟尝君。 孟尝君得知消息后派人求救于亲展望宠幸的爱姬。 爱姬答应解救孟尝君,但是条件是一件白色狐裘。 孟尝君出使秦国,确实有一件纯白狐皮裘,价值万金,但是送给了秦昭王。 孟尝君门课几千,却无人能解此困局。 最后有一个善于伪装成狗偷盗了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狐裘。”于是,深夜伪装成狗,溜进了秦国仓库,取回了白狐裘,献给了昭王宠姬。宠姬向昭王说情,因此,昭王放了孟尝君。 获释后,孟尝君乘车飞快逃离,改了名字,造了假的过关凭证。 昭王放了孟尝君之后正有些后悔,手下来报孟尝君逃跑了,立即下令抓捕孟尝君。 孟尝君到函谷关的时候,天还没亮,城门没有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只有鸡叫城门才会打开。 这时,孟尝君门客中有位门客平时地位低下,他会模仿鸡叫,几声嘹亮鸡叫从他喉咙发出,附近的鸡也都叫了起来,函谷关的大门打开了,孟尝君逃出了秦国。 这是“鸡鸣狗盗”的来历。我以前总以为这个成语是不好的形容词,成语中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蔑视。 想那孟尝君门客三千,危难之中,平日高高在上之宾客无一人能解孟尝君之困,却反而是平日中最被人看不起的两个人下等宾客,救了孟尝君。 所以不可以小觑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许他平日中微不足道,但在关键时刻能救你于水火。
今日读书有感颇多,记一。 鸡鸣狗盗这个成语一直以为是形容人小偷小摸的,今日读《史
只是爱读点书
2025-05-07 20:51: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