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老太太到当地的党史办找丈夫。工作人员劝她去公安局找人。这时,老太太

史说畅谈呀 2025-05-08 14:05:34

1982年,一老太太到当地的党史办找丈夫。工作人员劝她去公安局找人。这时,老太太掏出一张照片,没想到工作人员一看照片,立刻说:“马上给您找。”

这张照片是老太太丈夫和朱德等人的合影,工作员看了之后根据老太太的回忆,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和走访,他们还真找到了她的丈夫,只不过她的丈夫早在50年前就已经牺牲了……

老太太的丈夫叫许鸿藻,1900年出生于泰国,父亲是华侨商人。7岁那年,他随家人一起回到广东省澄海县读私塾,读中学。

17岁那年,许鸿藻的母亲去世,父亲让他他母亲出殡前娶了一个女孩子进门。尽管许鸿藻十分不情愿这段婚姻,但是他却没有反抗父亲的决定。

女孩叫叶雁平,对她来说婚礼等于葬礼,许鸿藻知道这段婚姻对她来说压抑又痛苦,他告诉叶雁平如果她愿意,这段婚姻是可以解除的。作为旧式女子,叶雁平不可能解除婚姻,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许鸿藻是个知识分子,他深知两人都是这段的婚姻受害者,他非常同情叶雁平,他没有冷落她,而是和她慢慢培养感情,并教她读书写字。不久后,叶雁平生了一个儿子,许鸿藻给他取名“适欧”。

在许鸿藻的心里一直有个留学梦,希望通过所学知识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社会,他不希望因为婚姻的束缚断送了他的前程。叶雁平虽然不愿意和丈夫分开,但是她却给了丈夫自由,不能让自己耽误丈夫。

1920年,许鸿藻告别家乡去了法国留学。叶雁平让他安心读书,家里的一切都由他照顾。

许鸿藻在法国里昂大学学习哲学与法律。

1921年,许鸿藻听说在德国留学的生活费用会比法国少一半,为此他又去了德国留学。在奥古斯特大学,许鸿藻继续学习哲学与军事学。

不久后,在一次欢迎留学生的聚会上,许鸿藻认识了朱德。与朱德的相识改变了许鸿藻的一生。在朱德的介绍下,许鸿藻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旅欧支部的一名先锋战士。

从此他就跟着党跟着朱德的脚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许鸿藻留学期间,深知自己要在国外很多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国,他就给妻子写信以不想耽误妻子的幸福为由,想要离婚。但是许父认为叶雁平是个好儿媳,就不允许他们离婚,还把许鸿藻骂了一顿。

之后,许鸿藻打消了离婚的念头,经常与妻子写信沟通,给她讲国外的所见所闻,给她讲男女平等,他还写信旁父亲出钱给妻子去读书。父亲作为封建家长,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他并不同意儿媳妇去读书。许鸿藻无奈之下,只好在信中教妻子认识字。

叶雁平识字多了之后,她也会家里的各种情况写信给许鸿藻,许鸿藻收到信后会多读几遍,把错别字标出来,之后再给妻子寄过去……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消息传到欧洲后,在朱德领导、许鸿藻等人的积极配合下,留德学生开始了抗议英日帝国主义的宣传活动和示威集会。

最终因为这次机会,许鸿藻和朱德被捕入狱。后来在德国共产党与工人团体的营救下,许鸿藻与朱德等人被释放了,但是他们也不能在德国待下去了。

之后朱德去了苏联,许鸿藻去了奥地利维也纳,在那里取得了博士学位后。1926年,许鸿藻也去了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此时的朱德已经离开了苏联。在苏联的这几年,许鸿藻还兼任过莫斯科市的地方法官。

1931年,受共产国际的派遣,许鸿藻回到中国。然而,离开家乡12年,他只在家里待了12天就去了厦门。

在等待安排工作期间,许鸿藻与19岁的姑娘谢飞扮成兄妹同住厦门市委机关。之后,许鸿藻担任厦门市委书记,谢飞任机要秘书。

1934年10月,中央将许鸿藻从上海调到开封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恢复河南党组织。许鸿藻化名“老刘”来到河南。在此期间,为了工作的保密性,许鸿藻从来没有告诉家人自己都去了哪里,而且还与妻子断了联系。

3个月后,河南党组织恢复已初见成效,许鸿藻在旅馆等待中央派来的交通员时被捕了,被押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后来敌人为了让许鸿藻投降,派了不少人过来劝他,但是都遭到了许鸿藻的怒斥。敌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把辣椒水灌进他的鼻子、眼睛,割烂他的耳朵,将他指甲全撬开……就这样,许鸿藻也没有透露半点信息。

许鸿藻以最英勇最坚强的革命精神与敌人斗争到最后一口气,终因伤势过重,牺牲在监狱里。

然而,妻子叶雁平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她仍旧像平时那样,等候着忙于革命的丈夫回家,这一等就是50多年。直到1982年,叶雁平感觉时日不多了,她希望能在临走前知道丈夫的下落,于是她便求助党史办帮助自己找丈夫……

得到丈夫早就牺牲的消息不久后,叶雁平就去世了。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用户66xxx07

用户66xxx07

4
2025-05-08 15:17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