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催了!三个心理学妙招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 家长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越催孩子写作业,孩子越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上周我去邻居家串门。邻居家的9岁男孩用行动给我上了一课:他每天放学主动写完作业后,能自由支配1小时游戏时间。 我笑着问邻居爸爸如何教育的?邻居的爸爸给我拿出来一张有全家签名的「自律合约」。说这是全家签字的成长约定。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过:真正的自律不是驯服,是唤醒。这三个方法越早用越好: 权利互换法:别当监工当见证人 让孩子自己制定《每日自由支配时间清单》: 例如:19点前完成作业=获得30分钟游戏特权。 超时未完成=次日游戏时间自动扣除。 (附上手写清单模板,用红蓝彩笔区分权利与责任) 自食其果法让现实当老师 如果写作业磨蹭到23点,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学。也别唠叨,让他自己体验"拖延的酸爽",结果,你会发现,这种效果,比我们说100遍都管用。 家长要做榜样。 在客厅挂张「自律条约」,全家参与:坚持准时作息 连续1周自主完成作业 月度目标全达成 (记得准备孩子想要的非物质奖励:如出去旅游。吃烧烤。买他喜欢的玩具等) 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会发现写完作业能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例如:晨读后打球更带劲,这种正向反馈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最后分享个温暖细节:那位制定合约的小男孩,现在每天写完作业会主动问:"妈妈,需要我帮忙晾衣服吗?"原来真正的自律,是会开花的责任心。 思想要忠于行动:从现在开始,和孩子共同制定「自律条约」。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做题机器,而是能掌控自己人生节奏的发光少年啊~
别催了!三个心理学妙招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 家长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越催孩子写
情感一谈
2025-05-09 06:47:48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