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撒贝宁去央视面试,领导肖晓琳一看到他,转头就走入办公室锁上门,问同事

尔说娱乐 2025-05-09 10:37:47

1998年,撒贝宁去央视面试,领导肖晓琳一看到他,转头就走入办公室锁上门,问同事:“外面有只猴子,是谁招来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8年,22岁的撒贝宁拿到了两张通行证。   一张是北京大学研究生的保送通知,另一张则是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组的面试通知。   那一年,中央电视台开始筹划《今日说法》。   这是一档普法节目,因此制片人另辟蹊径,决定不找播音系的学生,而是找一名法学生来担任主持人。   可是,能具备主持人素养的法学生可不好找。   无独有偶, 北大就有这么一个人。   他就是撒贝宁。   尽管他读的是法律系, 但是却在文艺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学校中,他总是冲在文艺活动的第一线。   不过,撒贝宁倒是并没有因此而耽误自己的学业。   对于考试,他有一套自己的“独门绝技”。   每次考试前三天,他就会拒绝一切社交,将自己关在蚊帐中“突击背书”。   至于为什么是蚊帐中,他认为,躺着看书,脑部供血充足,记得更快。   虽说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验证,但是撒贝宁就是凭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得到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   他的各方面条件都很符合央视的标准。   但是,央视去北大挑人的时候,他恰好因为去校外排练话剧错过了报名。   当一名主持人,这是撒贝宁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   但是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换一个选择。   因此,他向老师要了制片人的电话,毛遂自荐一番之后,争取到了一个面试机会。   “就算机会错过我,我也得把它拽回来。”   这是撒贝宁的真实想法。   撒贝宁特意向隔壁室友借了一身西装,打了一个吉祥的红色领带。   他用发蜡,将头发一丝不苟地梳理成“大人模样”,然后去了央视面试。   央视走廊中,撒贝宁穿着宽大的西装来回踱步。   远远看过去,又瘦又黑的他就像是一只猴子一样。   主持人肖晓琳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跟同事调侃:   “外面有只猴子,是谁招来的?”   当然,当时的撒贝宁并不知道这一点。   他站在门外,见谁都呲个大牙笑,然后鞠躬喊“老师”。   面试的时候,他索性直接背了自己的毕业论文, 并评论了一篇时事新闻。   结束之后,撒贝宁脑子中只有两个字:“完蛋”。   谁会愿意招收他这样一个人当主持人呢?   他以为自己铁定没戏,没想到却收到了被录取的电话。   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这一年的1月2日,《今日说法》正式开播。   撒贝宁穿着一身西装,看起来英俊、儒雅又专业。   表面上的他,云淡风轻。   但实际上,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回看自己的表现的时候,撒贝宁发现自己会露出尴尬而不自知的笑容。   他觉得,那是面部神经跟不上大脑运作的结果。   撒贝宁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并带着“升级”之后的自己,参加了2000年的央视主持人大赛。   这个比赛的含金量非常高,被称为“名嘴孵化器”。   撒贝宁和一众播音专业毕业,并且有着丰富经验的同行们同台竞技。   在这种“神仙打架”的情况下,撒贝宁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冠军。   一时之间,关于“撒贝宁”的采访源源不断。   甚至连一向以“高冷傲娇”著称的张绍刚都直言:   “我真嫉妒你啊!”   《今日说法》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因为是在午间播出,这档普法节目也被不少人当成“下饭剧”。    因为《今日说法》,撒贝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虽说如今的他给观众的印象是“搞怪、诙谐”,还时不时闹出笑料。   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上了舞台,他依旧是那个专业、熠熠生辉的主持人。 主要信源:(人民网——撒贝宁的综艺心)

0 阅读:124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