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结果不意外:30年前中印走不同道路,早已注定今日局面

世界热点风向标 2025-05-09 13:32:58

202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第一次空战,以巴基斯坦空军“全面取胜”而告终:后者宣布击落了印度5架有人驾驶战机和1架无人机,印度媒体也大方承认,损失至少在3架以上,包括了价格昂贵且属于当家牌面的“阵风”。这次印巴空战结果足够振奋人心,但谈不上非常意外。因为30年前中印在空军发展上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实早已注定了今天的局面。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和印度都从苏联引进了米格-21,但从那时开始双方就已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不断摸索米格-21的技术极限和底层逻辑,但印度只停留在“购买+使用”的浅显层次上。当中国空军在米格-21的基础上不断艰难摸索和研发中国国产战斗机时,印度人根本没下这个功夫。 从歼-5、歼-6开始,中国就试图在苏联战机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并全面吸收技术,但这个过程可不是动动嘴皮子这么简单。尤其是到了自主研发歼-7战斗机时,因为技术困难最开始交付的数量并不很多。与此同时,印度正在一门心思投入巨大资源全力生产米格-21。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时,其装备的米格-21数量早已突破了300架,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对中国国产战斗机形成了碾压。此后印度又购买了苏-7战斗轰炸机和“美洲虎”,同样对中国威胁极大。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在印度面前根本没什么优势可谈。当年苏联将米格-25P出售给印度,印度空军使用它多次出入中国西南,如入无人之境。印度还大手笔购买了米格-23、米格-25、“幻影”2000等。这些战斗机中,尤其是“幻影”2000对中国战斗机优势很大。在中国西藏地区,我们的战斗机还没有发现它就有可能被锁定和击落。当时中国最新锐的战斗机是歼-8,才刚刚定型,在“幻影”2000面前根本不够看。 80年代中期印度空军获得了米格-29,它在近距离格斗和超视距空战两个方面都碾压中国国产战斗机歼-8。印度空军对中国空军的优势已然持续了数十年,这种优势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几乎达到了顶峰。直到1992年中国从俄罗斯购买到苏27后情况才只是稍有好转,中国也是终于装备了第4代战斗机。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主力战斗机仍然是歼-6,歼-7、歼-8,无法和印度相比。

然而细细观之,印度空军对中国空军巨大优势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个致命问题:这些战斗机全部是买来的,因此不具备自主升级能力。换句话说,印度空军的优势是“静态”的——当时买的飞机是什么样子,20年后依然还是什么样子。可是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在努力破解外购战斗机的底层代码并“为我所用”。有限的资源,中国一方面要投入到外购,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到自主研发,不能全心全意的“买买买”,自然会导致和印度空军的差距被暂时扩大。但自主研发是一个到了大后期才会逐步看到好处的事,很庆幸我们的坚持终于获得了回报。 90年代末中国装备了大量苏-27,与此同时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国和印度也都几乎同时开始购买和装备俄罗斯的苏-30MKK,苏-30MKI。和几十年前中国和印度同时购买米格-21一样,中国依然选择努力破解苏-27、苏-30乃至苏-35的底层技术,而印度依然打算“花钱买战斗力”。

如果说之前对米格-21的探索没有让我们和印度拉开差距,这一次我们终于逆转了局势,几十年的辛苦也终于开了花:1998年中国同时首飞了两款国产战斗机,一款是歼-10,一款是歼-11。当这两款战斗机开始批量列装中国空军时,两国空军力量的对比天平开始倾斜。之后,中国国产高技术战机开始井喷:2003年中国首飞中巴合作的JF-17“枭龙”,2005年首飞歼-15舰载战斗机,2011年首飞歼-16战斗机,2012年首飞歼-20战斗机,2024年首飞歼-36、歼-50六代机。 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战斗机“光辉”,在这时还在大量依靠外购设备,即使被宣布量产后也被印度空军高度嫌弃。另外尽管印度在国内已经组装了超过100架苏-30MKI,但依然无法掌握其核心技术,最关键的部件依然要依赖从俄罗斯进口。至此轮到中国空军开始对印度“实力碾压”。如今,印度曾经依靠外购而获得的优势终于不再奏效:静态的,有依赖性的劣势开始被放大。而中国的战机却早已突破了技术限制完成了全面国产化,形成了动态升级能力,自我进化能力,这时印度就再无优势可言。这才是本次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空军可以轻松取得碾压优势的关键。

其实早在之前卡塔尔的空战模拟中,巴基斯坦就心里有谱,不管是“枭龙”还是歼-10,对阵“阵风”时只要飞行员技术水平过硬,在30次模拟中打出30:0的战果也毫不稀奇。现代战机最核心的能力有两个:超视距能力+空空导弹。这两点上,歼-10对“阵风”都是完胜。 歼-10装备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数量超过1200个,探测距离本来就比只有800多个T/R组件的RBE2-AA雷达远。不过现在空战中一般都不依靠机载雷达,而是靠预警机。巴基斯坦装备的ZDK-03预警机装备了中国国产数据链,与歼-10配套,可以在400千米之外发现印度空军的战斗机,整个战场对巴基斯坦来说几乎单向透明,这是印度空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巴空军装备的PL-15E导弹虽然是一个出口版,其不可逃逸区也达到了140公里。

相比之下“阵风”装备的“流星”空空导弹因为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虽然在射程上标注的很高,但实际不可逃逸区要比PL-15E小很多。超燃冲压发动机比冲时间的确很长,有利于提高射程。但问题是“流星”在大过载机动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发动机喘振甚至熄火,达不到超过战斗机3倍过载的能力。根据测算,即使在不可逃逸区内被锁定,有经验的飞行员仍有30%的几率通过机动动作逃脱“流星”的追杀。但在同样的情况下,逃脱PL-15E导弹追杀的概率只有不到5%,双方的性能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巴基斯坦有理由打出这样的结果,这一情况也远非意外。 纵观几十年的历史发展,印度空军的现状颇像当年中国的北洋水师。当年大清的北洋水师也是依靠从外国购买军舰而对日本形成了巨大优势,但战术指挥错误再加上自己没有技术完成升级换代,最终在历史的交锋中败下阵来。印度一样依靠大量外购而形成暂时优势,但一旦中国自主技术崛起情况就彻底逆转,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0 阅读:73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34

用户12xxx34

3
2025-05-09 14:20

歼20不是2011年1月11号1点11分首飞的嘛,号称八一首飞,咋被小辫写成2012年首飞了?

用户12xxx34

用户12xxx34

3
2025-05-09 14:22

歼15好像公开报道是2009年首飞的

猜你喜欢

世界热点风向标

世界热点风向标

风向标指向世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