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个事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有些高校发奖学金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用着纳税人的钱,本该普惠学生的奖学金,咋成了“国际关系道具”?国内学生熬夜写材料、拼得头破血流,可部分外籍学生却能轻松拿奖,就因为护照不同? 咱得明白,纳税人的钱每一分都该花在刀刃上。教育公平不是漂亮口号,更不该搞“区别对待”。真正的国际化靠的是学术实力、开放氛围,绝不是靠“跪舔式优待”撑面子。今天拿奖学金当“人情”,明天会不会连教学资源都要分三六九等? 教育的天平歪了,寒的是无数学子的心。高校该把心思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用公平的规则、扎实的培养留住人才,而不是靠“特殊政策”走捷径。只有把规则焊直、把秤杆端平,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知识的阶梯”,而不是伤害公平的“歪尺子”。您说呢?
简直让我惊掉了下巴!近几日在武汉高校碰见个印度留学生,聊起日常直接给我整懵了
【84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