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还能有多少领导者敢于在重重压力下做出坚定立场的决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似乎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武契奇迎着欧盟的多重阻力,无畏地飞往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不仅让全球观察者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巴尔干半岛,也在国际关系的复杂棋局中撒下了一颗不小的“炸弹”。
1、武契奇前往莫斯科,可谓“一波三折” 事实上,欧盟早已为此做出预警。 4月中旬,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卡拉斯便发出了严厉警告,声称任何出席莫斯科庆典的欧盟候选国,将被视作背叛欧洲。 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3国,立即打着“飞行目的太过政治敏感性”和“技术及外交敏感性”等理由,发起一场“空中封锁”行动,禁止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通过其领空赴俄。 然而最终却未能达成预期。武契奇不仅强硬的称“天塌下来也要去”,他还特地绕远道,即飞越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三国,总耗时6小时,也按照约定抵达莫斯科。 不仅如此,武契奇数日前访问美国时还突发病痛,原本计划中与特朗普的会晤也临时取消,专机连夜飞回贝尔格莱德。军事医学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心脏负荷接近极限,建议暂时停止外访。 但武契奇仍坚持出院,他告诉幕僚:“哪怕用担架抬着我,我也一定要去红场。”
2、塞尔维亚为何执意赴俄? 其实,回顾历史,塞尔维亚与俄罗斯的关系并不是一纸空谈,而是经过数个世纪的淬炼,才形成现今牢不可破的关系,显示出其非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例如经济和能源领域。 塞尔维亚90%的天然气依赖于俄罗斯的供应,俄方长期以来以优惠价格供气,并在全球能源危机中确保了塞尔维亚的能源稳定。此外,俄罗斯在塞尔维亚的投资涵盖了从能源到矿产的多个领域,并通过延伸“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强化了塞尔维亚作为区域能源枢纽的地位。 军事与安全方面,俄罗斯向塞尔维亚提供先进的军事装备,如防空系统,并与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增强国防能力。两国也一致反对北约的东扩战略,塞尔维亚不仅拒绝加入北约,还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的问题上与俄罗斯一道谴责西方的霸权行为。
3、武契奇“玩命搞外交”,原因心酸 事实上,无论是在抵挡欧盟的压力,还是在特殊情况下坚持访问俄罗斯,塞尔维亚在外交政策上展现出的坚定立场背后,不单单是一种令人感慨友谊,同时,还隐藏着更深的因素。 换言之,无论抵抗欧盟压力,还是顶着病痛赶赴莫斯科,武契奇这种“玩命搞外交”的举动,原因不禁让人为之感到心酸。 在现代国际政治的棋盘上,科索沃问题无疑是塞尔维亚与西方世界之间最大的交锋之一。 美国和欧盟不断施压,要求塞尔维亚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这显然与塞尔维亚的国家利益和民族情感相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武契奇几乎不可能妥协,因为这对于塞尔维亚人民和国家的自尊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此次,欧盟还试图将胜利日庆典与入欧谈判挂钩,甚至威胁如果武契奇前往俄罗斯,塞尔维亚入欧将更加困难。 然而,武契奇坚持访问俄罗斯,并站在莫斯科红场上坚定地喊出一句话“我们永不能忘,历史绝不允许被篡改。”
4、进一步增强与中俄的友好往来 在美西方不断施压期间,俄罗斯成为塞尔维亚“最强后盾”,给予其重要的军事和外交支持。 例如,在1804年和1815年的塞尔维亚起义中,俄罗斯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到了19世纪,随着俄土战争的爆发,俄罗斯更是直接参战,并最终帮助塞尔维亚在1878年获得了完全独立,这为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或许从短期来看,武契奇此次赴俄之行可能在短期内导致塞尔维亚面临来自欧盟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这一选择或许为塞尔维亚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机遇和安全保障的大门。 众所周知,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尤其是中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已然成为全球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武契奇此行不仅可以巩固了与俄罗斯的关系,还有望通过此次庆典,进一步增强与中国的合作,有效地改善国内的经济环境,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