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普京是不是朋友?但失去俄罗斯的中国,撑不过美国下一轮绞杀,想看懂今天这个世道,只需要盯紧两个国家,中国和俄罗斯。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能改变地球命运的不超过四个,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就是稳住俄罗斯,稳住自己,其他都可以等。 而且,现在中俄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可以说是大国典范了,2024年两国贸易额接近2500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 这种增长并非简单的量的积累,而是结构性的优化,中国对俄出口从传统轻工业向汽车、电子产品等高端制造延伸,2024年中国汽车在俄销量突破90万辆,占当地市场份额的60%;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则从单一的油气扩展到核能、煤炭等多元领域,仅2024年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就达310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将达设计峰值380亿立方米。 这种“中国市场+俄罗斯资源”的模式,不仅让双方在西方制裁下实现了经济韧性,更在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培育出合作新动能。 能源合作是中俄关系的定海神针,除了已建成的西伯利亚力”管道,两国正加速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这条横跨蒙古、设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的管道,将进一步夯实中国的能源安全网。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俄在北极能源开发上的深度协作,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不仅实现了中国在极地工程领域的技术突破,更通过冰上丝绸之路开辟了新的能源运输通道,这种全方位的能源绑定,让双方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拥有了更强的议价权,也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中俄军事合作早已超越传统盟友模式,形成了独特的“非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协作机制,截至2024年,两国已进行9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轰炸机编队多次抵近日本海、东海等敏感区域,迫使日本频繁拉响防空警报。 双方在多边框架下的军事协作也日益深化,2025年3月,中俄与伊朗举行“安全纽带-2025”联合军演,围绕反恐、反海盗等科目展开实战化演练,展现了维护地区安全的决心和能力。 这种常态化的军事互动,不仅提升了两军协同作战能力,更向世界传递了和平不是施舍,而是需要实力捍卫的强烈信号。 在联合国等多边舞台上,中俄始终是维护国际秩序的坚定力量,两国在叙利亚、乌克兰等问题上的立场协调,多次挫败西方国家的单边制裁企图。 中俄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中共同推动改革,主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应与其经济贡献相匹配,这种战略协作的背后,是两国对强权即公理的国际旧秩序的深刻反思,当美国试图通过“新冷战”重构单极霸权时,中俄以实际行动证明,多极化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人质疑俄罗斯是否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但历史早已给出答案,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并提供物资援助,东北的粮食、轻工业产品如及时雨般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投桃报李,2021年俄罗斯“卫星-V”疫苗研发成功后,首批1.5亿剂优先供应中国,比某些号称“盟友”的国家更早兑现承诺,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信任,在2025年中国台海局势紧张时再次彰显,俄罗斯明确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内政。 在这个“强权政治”与“丛林法则”依然盛行的时代,中俄关系的价值早已超越双边范畴,两国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为蓝本,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冷战结盟的合作范式。
别管普京是不是朋友?但失去俄罗斯的中国,撑不过美国下一轮绞杀,想看懂今天这个世道
寂寞吞噬灵魂
2025-05-09 16:08:04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