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薇老公李承铉说,好多人以为我是韩国人,其实我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爸妈是韩裔移民,家里还有个当歌手的妹妹,我高中毕业被姑父建议做艺人,在小区溜达时被星探发现,03年先在韩国组合T.A.K.E出道,那时候公司还给我起了个“贝克汉姆”的外号,说我和他发型气质像。
李承铉说,06年刚来中国拍戏时,我中文只会“你好”“谢谢”,拍《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全靠翻译帮忙。 后来天天找场工聊天练口语,现在能说英语、韩语、普通话,还跟戚薇学了四川话,有次在节目里说了句客家话,把陈小春都惊到了。 不过有回点评歌手,我把“瑕疵”说成“傻子”,还好被戚薇当场纠正。
李承铉的语言学习经历让人想起老一辈学手艺的劲头。 当年拍戏时场工多是普通老百姓,他每天凑过去边干活边唠家常,硬是把口语练得比科班生还地道。 这种接地气的学习方法,和五六十岁的人年轻时学技术“拜师靠观察”的路子异曲同工。
家里当全职爸爸那六年,李承铉带孩子时坚持教女儿中英双语。 有回女儿把“冰淇淋”说成“冰麒麟”,他既没笑话孩子,反而觉得这种童言有趣,转头就跟戚薇分享。 这种教育方式透着老辈人常说的“耐心比学问重要”。
当年在韩国组合里,李承铉每月工资折合人民币才八千块,除去日常开销剩不下多少。 后来解约来中国发展,头两年接不到好戏,最困难时住过地下室。 这种为事业咬牙坚持的经历,中年男人最能体会其中滋味。
学四川话时他闹过笑话,有次把“耍朋友”说成“刷朋友”,戚薇当场笑弯腰。 现在他能用方言和菜市场大妈砍价,连花椒品质都能分清楚。 这种融入市井生活的本事,就像老一辈走南闯北练就的生存智慧。
最近上节目被问起家庭分工,李承铉说“带孩子比演戏累多了,但看着孩子长大特别值”。 这话让不少同龄人想起自己既当爹又当妈的岁月。 能把家庭责任扛在肩上,这种担当够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