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2岁的常胜将军粟裕,两次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却拒绝,还当场撕掉照片,并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5-10 09:44:19

1939年,32岁的常胜将军粟裕,两次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却拒绝,还当场撕掉照片,并放狠话以后不再见面,没想到粟裕却甘愿等三年。

这个拒绝粟裕的女孩就是楚青。

1923年,楚青出生在一位银行家的家中,原名詹永珠。父亲詹克明作为一个进步人士,在很早的时候便参加了革命。詹永珠受到了家父的影响,也早早地踏上了革命征途。

詹永珠15岁时,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业,加入了新四军。

在经过专业培训后,詹永珠和另外几个同学受组织委派,到新四军江南指挥司令部的秘书处做速记员工作。

1939年的一天,詹永珠正在用心写着记录,却不知一个刚好经过的人,看到了她认真工作的表情,被深深地吸引了。

这个人正是粟裕,他从未见过如此让他倾心的女子,虽然眼前的人他并不认识,也没有瞧他一眼。但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就是让他不想离去。

此时的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的副司令,却依然单身,为了能够找到一个贤惠的女人照顾粟裕的生活,新四军的领导都特别重视粟裕的婚事。

见到詹之后,粟裕那沉寂已久的心潮立刻翻涌起来,于是他调整好情绪,找人打听了她的情况,于是粟裕特意找詹永珠进行了谈话。

二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詹永珠还认为领导要和自己谈工作分配的问题。所以她便告诉粟裕,希望能够将自己调到前线去。

粟裕见状说:“去前线好啊,那就去我们二支队吧,我们那就是前线”。

听到自己将来能到二支队工作,詹永珠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之后詹永珠说队里好多人都改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现在也想改名字,只是没有想好。

听说詹永珠要改名字,粟裕来了兴趣,他拿了一张纸,在上面一口气写了二十几个名字让詹永珠挑选。

可詹永珠又认为普通的大姓,叫的人太多,所以一个都没选,粟裕不甘心,就又写了个楚字,用这个字作姓,詹永珠同意了,接着粟裕又给她取了个单字青作为她的名字。

这样詹永珠就改名成了楚青。

在这一段谈话过后一个来月的时间里,粟裕忙于军务一直未能与楚青见面,但是他却时常思念着楚青。

在这样的情形下,当政治部主任王集成要前往新四军教导总队办事时,粟裕决定写一封寄托着相思的信由王集成代为转交给楚青。

但是楚青打开信之后,羞红着脸读完了信便将这封信与随信寄过来的粟裕的近照一齐撕了个粉碎。

因为在当时的楚青看来,自己与粟裕没有接触过,彼此不了解对方,因此对于粟裕这种“突然”的求爱方式,楚青多多少少有些排斥的。

被楚青拒绝后的粟裕虽然倍感失落,但也表示理解,也开始了自我反省的同时,对楚青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了解。

后来楚青被调到了机关工作,与粟裕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了,两人当时的关系也仅仅是同事。

就这样,两人以同事的身份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粟裕把楚青约到了河边,再次向楚青表达了自己心中对她的喜欢。

面对粟裕的深情表白,楚青并没有被感动,她对粟裕说:“首长,我敬佩你的才华和为人,但我刚刚参加工作,暂时不想谈恋爱,况且国难当头,个人的问题不易考虑过早。”

于是粟裕默默地等待着,然而这一等就是三年。

​有一次,在楚青生病住院后,粟裕冒雨将自己的毯子带来后,楚青还是心动了…… ​ ​1941年12月26日,18岁的楚青和34岁的粟裕在战友的注视和祝福下,在一个江苏的小村子里结成了夫妻。

和粟裕结婚之后,尤其是当亲眼目睹了粟裕在战场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之后,楚青无法不深深折服于自己丈夫的卓越才能。​为此,楚青暗喜自己嫁对了人。

从拒绝粟裕,再到崇拜自己的丈夫,楚青曾经多次感叹,粟裕不仅是我的领导,而且还是我的兄长和伴侣。我对他的敬佩和崇拜很深、很深,根本没有办法用语言去形容。 ​ ​1984年2月5日,粟裕的病情突然恶化,与世长辞。看着粟裕的遗体,楚青就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一样,泪水止不住地向外流淌。 ​ 粟裕去世后,楚青完成了丈夫的回忆录,​看着出版后的《粟裕战争回忆录》,楚青热泪盈眶,她捧着粟裕的遗作,激动不已。楚青表示:“我在整理粟裕将军的遗稿时,最担心不能完整和准确表达他的思想。而这本书问世后颇得好评,我才心安。”

​对于楚青来说,那是她爱人一生的付出,这些文字,不仅是属于粟裕的,也有她自己的。 ​ ​2016年2月21日,思念丈夫粟裕许久的楚青,在北京离世,相爱至深的夫妻二人应该会在另一个地方团聚吧。 ​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爱情的权力,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不能让自己有遗憾。

在追求爱情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开国大将粟裕的那种毅力和决心,他在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子楚青的时候,可是苦追几年,最终打动了楚青,抱得美人归。 ​ ​我们都渴望美好的爱情,我们都期待幸福甜蜜的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拥有的是战乱年月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富足与快乐。

但我们要记住,这一切是如何得来的。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和事迹,永远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之源。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