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8日,方先觉带领十几个高级将领同日军展开谈判,最终同意投降,但投降后的结果却不像他所料的那样。日军违背了当时的诺言,更是将手中的刺刀朝向那些手无寸铁的伤兵刺去.....
抗日战争期间第九战区的两支主力部队都是蒋介石的嫡亲——七十四军和第十军。
这两支主力部队也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在战场上留下了赫赫战功,前者在上高战役中作为主力军同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战役,取得了亮眼的表现,后者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作为守军顽强不屈地抵抗住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但是在1943年11月的常德会战中,第七十四军的五十七师坐镇长的,整个师几乎伤亡殆尽,而赶来支援的第十军伤亡也十分惨重,被迫撤退到衡阳进行调整。
但是日军并未打算放过他们,衡阳保卫战爆发的时候,第十军来到才仅仅不到半年,仅有1.7万的兵力,但是发起进攻的日军却从最初的三万人逐渐增加到九万人。
在日军的设想之下,他们认为这场战斗应该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第十军的顽强防守之下,进攻的日军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下达军令催促各军向衡阳地区发起救援,但是救援部队却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圈,惨遭日军埋伏。
直到同年8月上旬,驻守在衡阳的守军已经度过了四十余天,面临弹尽粮绝的悲惨境地,大概只有两千余人还有能力参加战斗。
日军在攻占一个医护所之后,对伤员及逆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杀戮了将近一千名伤员。
方先觉正在与日军的久久周旋中心力交瘁,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是竭尽全力突出重围,还是放下武器投降以求日后东山再起?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在表明投降意图之后,方先觉率领麾下的四名师长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饶少伟和军参谋长孙鸣玉等十余人,前往五桂岭江西会馆同日军前线指挥官进行会面。
整个谈判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方先觉一行人便赶往欧家町教堂第六十八师团司令部与日军师团参谋长小合茂中佐商讨相关事宜。
到了中午时分,日军是团长堤三树男赶来与方先觉等人会见,投降谈判正式开始。
但堤三树男可不是什么善茬,他看到方先觉等人,立刻放出狠话:“我们向你们提出无条件投降的要求,请立马作出答复!”
这句话可以说完全否定了方先觉等人事前提出的七项条件,但这个时候的方先觉却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被迫回答:“我们接受这个要求!”
谈判结束之后,日军将方先觉一行人安置在天主教堂内一栋单独的房子里住下,并且在房子周围安插了很多看守人员,不允许他们自行出入。
在第十军投降之后,在日军的安排之下第十军被改编为日伪军,并取名“先和军”。但是日本人对这支曾经让他们吃尽苦头的部队仍旧心有余悸,他们向“先和军”内部派遣了很多所谓的联络办,以达到监视的目的。
但是在衡阳保卫战中英勇负伤的四五百名伤员,仍旧遭受着日本人的关押。日军对待这些伤员,残忍至极,不仅不给予任何医疗设备,甚至还不给饭吃。
很多伤员在这种极为严苛的条件下陆续死亡,但是有一些求生欲望比较强烈的伤员,他们实在是走投无路,只能爬到附近的田地中摘菜填饱肚子。
但这件事情被日军得知之后,他们的哨兵立刻赶到田地中,将手中的刺刀扎进这些伤员的伤口上……
在日军种种惨绝人寰的做法之下,四五百名伤员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二十多名伤势较轻的!
方先觉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愤怒的同时又为这些死在日本人手下的伤员感到不平,于是便开始计划着逃跑。
师长周庆祥和参谋长孙鸣率先越窗而逃,几经辗转回到了重庆,并受到了蒋介石的特别奖赏。
周庆祥、孙鸣玉的顺利出逃在“先和军”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许多将士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也都动起了逃跑的念头。于是,在一个个夜晚都会有人在日军监视松懈的情况下成功逃出。
“先和军”接二连三的出逃让日本人的警卫力度更是加强了几个层次。
直到几个月之后,日本人的警惕逐渐放松,方先觉也在军统的协助下逃出虎口,成功抵达重庆!
但对于方先觉来说,投降一事一直让他心有余悸,最终心如死灰,不再意气风发,对往日之事闭口不提,只求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