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会谈前夕,美方突然上演 “变脸戏码”,一边暗示会谈并非己方主动提出,一边却又在背后频繁递话求合作,这种 “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的操作,着实让国际舆论大跌眼镜。这出堪比谍战片的 “双簧戏” 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事情的导火索要从美方近期的 “反常举动” 说起。据商务部披露,就在中方宣布同意与美方接触后,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在国会听证会上声称 “谈判前不会降低关税”,同时暗示会谈是中方主动寻求。然而打脸的是,就在一周前,美方还通过外交、商界等多条渠道 “花式示好”,甚至罕见松口考虑对部分中国商品豁免关税。这种前脚 “求合作” 后脚 “放狠话” 的操作,活脱脱就是一场 “美式政治脱口秀”。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方的 “表演” 背后是经济崩盘的现实压力。当前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 35 万亿美元,10 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 4.34%,创 24 年新高。关税战导致美国国内物价飞涨,4 月份 CPI 同比涨幅再度突破 5%,连婴儿奶粉、日用品等民生必需品都出现抢购潮。更讽刺的是,美国企业界集体 “反水”,超过 1300 家企业联名上书要求取消对华关税,直言 “再这么折腾下去,美国经济药丸”。 面对美方的 “套路”,中方直接甩出王炸回应: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且中方绝不会牺牲原则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话更是一针见血:“美方想解决问题,就得先把单边关税的‘紧箍咒’摘了,别想着一边谈判一边施压。” 这种 “先亮底线再谈合作” 的态度,与 2018 年贸易战初期如出一辙 —— 当年美方漫天要价,中方直接祭出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的八字方针,最终迫使美方回到谈判桌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谈的定位与以往截然不同。专家指出,中方此次是以 “审视者” 而非 “谈判者” 的姿态参与接触。商务部特意用 “接触” 而非 “谈判” 来定义此次对话,背后是对美方诚意的深度怀疑。正如复旦大学沈逸教授所言:“中方同意接触,是给美方一个台阶下,但台阶能不能站稳,得看他们有没有真本事。” 这种 “以静制动” 的策略,与抗美援朝时期 “边打边谈” 的智慧一脉相承 —— 战场上的主动权在手,谈判桌上才能腰杆硬。 更令美方破防的是,中方此次还拉上了 “国际盟友”。就在中美会谈消息公布次日,欧盟宣布对 950 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并正式向 WTO 起诉美方关税政策。这种 “组团反制” 的操作,让美方试图通过关税战孤立中国的算盘彻底落空。更打脸的是,连美国盟友日本都坐不住了 ——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公开表示,若美方继续一意孤行,日本可能抛售美债 “以儆效尤”。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美方试图通过关税战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却忘了 “中国制造 2025” 早已不是单打独斗。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对 “一带一路” 国家出口增长 12.3%,在 AI、新能源等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突破 35%。这种 “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韧性,让美方的关税大棒彻底沦为 “纸老虎”。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报告所言:“美国想通过贸易战拖垮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美国人后悔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美国对华出口生意基本被别国瓜分了。中国已经不买美
【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