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之所以进口,目的就给美西方赏饭

嬿娩绮梦长 2025-05-10 10:16:48

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之所以进口,目的就给美西方赏饭吃,让美西方在吃饭这种头等大事上依赖中国,等到将来某一天中国突然不高兴了,就不赏饭了,饿死美西方! 发动机和光刻机这俩玩意儿,中国真的造不出来吗?非也!看看新闻就知道! 就说发动机吧,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已经突破了"玉龙"系列,AES100民用涡轴发动机都拿到适航证了,2024年珠海航展上一下子签了1500台订单,总金额超过100亿。这说明啥?说明咱在中小型发动机领域已经能跟国际大厂掰掰手腕了。 光刻机更不用说,上海微电子的DUV光刻机已经能造65nm芯片,哈工大连EUV光源技术都攻克了。 听起来咱挺牛是吧?可您知道吗?东航在2024年进博会上光买飞机发动机和航材就花了28亿美元,南航也买了15.49亿美元。光刻机更是如此,2023年咱从荷兰进口光刻机225台,花了87.54亿美元。 但问题就来了,咱不都有实打实的突破了吗?为啥还在进口? 先说发动机吧,这玩意儿可不是造个自行车发动机那么简单。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推重比、可靠性、寿命这些指标都是硬碰硬的。美国的F119发动机推重比超过10,咱的玉龙发动机虽然性能不错,但跟人家比还有差距。 而且,飞机发动机的材料要求极高,高温合金、单晶叶片这些东西,咱还得从国外进口。就像炒菜,您有锅有铲子,但没有好食材,炒出来的菜就是差点意思。 再说说光刻机。上海微电子的DUV光刻机虽然能生产65nm芯片,但套刻精度只能做到≤8nm,实际量产可能只能到28nm。而ASML的EUV光刻机套刻精度能到≤2nm,能生产5nm芯片。这差距就像自行车和跑车,都能跑,但速度和性能天差地别,您自己说,不买能行吗? 而且,光刻机的关键零部件,比如光源、镜头、双工件台,咱很多还得依赖进口。德国蔡司的镜头、美国Cymer的光源,这些都是光刻机的核心。 有人说,那咱为啥不加大研发投入,一口气追上去?您知道ASML一年研发投入多少钱吗?2020年就22亿美元,相当于咱好几个上市公司的市值。咱的光刻机企业,像上海微电子,一年研发投入能有多少?华卓精科作为光刻机零部件供应商,2019年研发投入1.4亿,这还是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差距这么大,就像两个人赛跑,人家开跑车,咱骑自行车,能追上吗? 还有产业链的问题。一台光刻机有10万多个零部件,涉及光学、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咱虽然在某些环节有突破,比如华卓精科的双工件台已经供货给上海微电子,但整体产业链还不成熟。就像盖房子,您有了砖头和水泥,但没有钢筋、玻璃、电线,这房子还是盖不起来。 国际环境也不允许咱慢慢来。美国把上海微电子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咱获取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咱想买ASML的EUV光刻机,人家不卖;想买高精度的光学镜头,人家也不卖。这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您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得先喘过气来。 所以说,中国进口发动机和光刻机,根本不是啥“赏饭吃”的阴谋,而是现实的无奈。咱在某些领域确实有突破,但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成熟度还不够。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虽然能跑几步,但跟成年人比,还差得远。 不过,咱也不能妄自菲薄。这些年咱在航空发动机和光刻机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玉龙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空白,AES100拿到适航证,上海微电子的DUV光刻机开始量产,哈工大连EUV光源技术都攻克了。这些都是咱实实在在的成绩。就像爬山,虽然现在还在半山腰,但只要坚持往上爬,总有登顶的一天。 至于那些说咱故意不造、专门“赏饭吃”的人,要么是不懂行,要么就是别有用心。毕竟,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靠嘴皮子就能赢的。

0 阅读:0
嬿娩绮梦长

嬿娩绮梦长

嬿娩绮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