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第一风流人士——嵇康与好友阮籍,以及山涛,情同手足,经常一起在竹林里喝酒畅聊

曦月谈 2025-05-10 13:46:08

魏晋第一风流人士——嵇康与好友阮籍,以及山涛,情同手足,经常一起在竹林里喝酒畅聊。山涛妻子对他的两位兄弟早有耳闻,想要一睹二人风姿。

阮籍与嵇康的相遇,是在阮籍母亲的葬礼上,当时阮籍因为自己母亲葬礼期间吃肉喝酒,许多人对此表示不满,但阮籍自己毫不在乎。

直到嵇康当时带着一瓶酒和一把琴来了,阮籍立马眼睛一亮,他知道自己的知音来了。

阮籍与嵇康的境遇极为相似,阮籍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而嵇康也是自幼丧父,由母亲和哥哥一手带大。

阮籍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不慕荣利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

阮籍在习文的同时还兼习武,其《咏怀诗》写到:“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嵇康亦是博览群书,广习诸艺。

嵇康与阮籍的相遇像是命中注定一般,仅是一面之缘,便确定了彼此是对方的知己。

阮籍有才华,八岁就能写出锦绣文章,同时他也英俊潇洒,又博学多才,算是一个标准的儒家人物,但这个人长大之后干了什么呢?

去隔壁酒馆,找貌美如花的老板娘,喝多了,就躺在她的脚下睡觉,听说附近人家中,有年轻貌美的女子去世,就算不认识,也要跑去大哭一场。

他曾经为了喝酒,就去谋取官职,将官府中的存酒喝光之后,又辞官返回竹林隐居,这些行为正常吗?

显然不正常,那阮籍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有句话叫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正是出自当时阮籍那个时代,司马昭想要篡位,但又害怕天下群雄的揭竿而起,无奈之下,他只能寻求一些人的帮助,那该寻求谁的帮助呢?

自然就是这些读书人的帮助,平民百姓,都是随风而起的乌合之众,天下名士,才掌握着这个时代的话语权。

为此司马昭曾派奸臣钟会,去试探阮籍的想法,阮籍对此也不明确的表达拒绝,只是自顾自的在那喝酒,半天一句话也不说。

之后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还曾想让他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那阮籍怎么办呢?

心里不愿意,但又不敢直接表达,于是只能大醉六十天,就这样磨光了司马昭的耐心。

阮籍真的想要嗜酒如命、破坏礼法吗?

他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叫作:“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他曾写过一首词,内容为:“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很显然阮籍的内心也暴烈如火,他想要完成报效家国的理想,却又厌恶当今天下的不义。所以他只能装疯卖傻,以此来谢绝司马昭的官位,司马昭不知道阮籍是装疯吗?

当然知道,阮籍的这一套属于定点打击,只有司马昭和钟会看得懂,在外人看来,阮籍就像是一个疯子。

但司马昭却没有任何办法,比如有一次,阮籍去参加司马昭的宴会,当时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他却一个劲的喝酒吃肉。

阮籍看不惯司马昭的霸权,但又不敢直接反抗,于是他只能不断的破坏礼法,从而就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风骨。

直到与嵇康的相遇,才让阮籍觉得自己不是孤身一人,自己还有可以依托的后辈。

与阮籍相比,嵇康的行为显然更加的激进,嵇康会明确的表示自己的不愿意,会在钟会的拜访时直接不给人留面子。

对于嵇康,阮籍是从心底里面钦佩的,也是发自内心的羡慕,他羡慕嵇康的敢爱敢恨,佩服嵇康高洁的风骨。

他无法像嵇康一样直接拒绝司马昭的拉拢,他心有所惧。

在世人眼中,他阮籍可能是疯子,但是在嵇康眼中,阮籍是可爱的。

虽然面对权势,阮籍不敢直接拒绝,但是他还是会做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举动,来表示不满,所以嵇康也很欣赏阮籍。

嵇康与阮籍,琴与酒,琴表现嵇康对世俗的强烈抗争,而酒则流露出阮籍消极避世的苦闷情愁。

嵇康与阮籍是亲朋挚友,亦是彼此理解的知己,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嵇康的出现更像是一道光,照亮了阮籍的生命。

后来嵇康40岁那年,在司马氏的有心陷害之下,嵇康入狱了,但是嵇康没有妥协,仍旧从容赴死。

死前,嵇康为世人弹奏了那首令所有人震撼的《广陵散》,在嵇康死后,司马昭再次逼迫阮籍书写《劝进表》。

失去嵇康的阮籍,此时已经心灰意冷,他一边喝酒一边写下了那篇《劝进表》,虽然最后司马昭也放过了他,但阮籍还是在几个月后抑郁而终。

0 阅读:50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