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投机取巧心理太重了!”2017年,经济学家许小年说:中国人电脑硬件技术

牧童的娱论 2025-05-10 17:17:50

“中国人的投机取巧心理太重了!”2017年,经济学家许小年说:中国人电脑硬件技术没过关呢,就想着搞人工智能,想什么呢?   许小年不是泛泛之辈,他的学历背景可谓光鲜,本科毕业于国内顶尖高校,后赴美深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中曾任教于各大知名院校,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市场经济倡导者之一。   他一贯以言辞犀利、观点鲜明著称,但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这番评价显得尤为刺耳,不仅贬低了中国自主发展的雄心,还对整个科技战略方向提出了全盘否定。   首先必须澄清的是,“工业4.0”并非中国提出的概念,它最早由德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旨在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这一概念迅速在全球引发关注,各国纷纷制定自己的智能制造战略。   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推出“互联工业”,韩国实施“制造业创新3.0”。   中国自然也不甘落后,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响应和对接。   “弯道超车”并非投机取巧,而是一种发展策略,是在不具备全面基础积累的情况下,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从而进入世界竞争第一梯队。   这种发展思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多次奏效,比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就是典型的“弯道超车”——从引进、吸收、再创新,到今天形成自主体系,技术指标世界领先。   又如移动支付、电子商务、智能物流等领域,中国的实践甚至走在了西方国家前面。   计算机硬件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CPU、GPU、内存、主板、电源管理、操作系统接口等多个领域。   诚然,中国在高端通用处理器和高精尖光刻机等领域还存在短板,特别是芯片制造方面仍依赖进口,但这并不代表整个硬件体系都“不合格”。   实际上,中国在部分硬件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尤其是在存储器、闪存技术、服务器结构设计、5G通信硬件、新能源电池、无人机硬件等方向。   华为海思尽管面临外部打压,但其曾开发出的麒麟系列芯片在性能上也一度领先安卓阵营。   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芯片领域,中国已有多家公司打入国际市场。   此外,工业4.0的核心不仅仅是硬件制造,更在于系统集成、数据分析、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等复合技术。   这些领域中,中国的BAT、华为、京东等企业正在通过软硬结合方式打造端到端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将硬件落后作为否定整条发展路径的理由,是对中国技术生态复杂性的严重简化。   许小年所谓“中国人投机取巧心理太重”,不仅是一种带有文化偏见的说法,也忽视了中国人在科技领域所付出的长期努力与制度建设。   从“863计划”到“973计划”,从“科技强国”战略到“卡脖子”清单攻坚。   中国的科技发展早已不再依赖模仿或外购,而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推进等多环节进行系统性投入。   国家层面在科研资金、税收减免、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是,中国发展战略中的“弯道超车”不是浮于表面的投机行为,而是在全球技术浪潮中寻找合适切入口的战略选择,是适应发展阶段特征的理性路径。   对比德国、美国这些工业强国的历史,它们早期的技术崛起也伴随着“借鉴+创新”并行的路线,只不过现在成了领先者便忘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方向不可能人人都认同,批评与争鸣是健康生态的一部分。   但当批评建立在偏见、误解甚至对实际情况的无视之上,就会演变成一种“内耗性否定”。   许小年的观点无疑提醒我们不要好高骛远、盲目乐观,但他的言论也容易误导公众,对国家科技自信形成冲击。   信息来源: 财新时间2017-06-25《许小年:企业创新不要投机取巧》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守望者

守望者

3
2025-05-10 19:43

允许不同意见表达,才是真正的强大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