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军突袭马鞍山,独腿神枪手王凤麟枪枪毙敌、弹无虚发,还击毙了一名日军军官和日军参谋长。然而,很快狙击步枪的子弹打光了,手枪也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 马鞍山这地方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悬崖一面陡坡,山腰上凿出来的石阶只够一人通行。 1942年初冬,山头上飘着薄雪,独腿汉子王凤麟拄着木拐在石墙后头来回巡视。 这个三十出头的山东汉子左边裤管空荡荡的,右手里攥着杆带瞄准镜的步枪,枪托上的包浆油光发亮。 山腰下头早围满了黄乎乎的日军,膏药旗插在对面山头看得真真儿的。 王凤麟身后二十来个弟兄,不是挂着绷带就是拄着拐棍,连烧火做饭的老伙夫都别着两颗手榴弹。 谁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回怕是得把命交待在这儿了。 要说这王凤麟可不是寻常人物,当年在东北抗日联军就是出了名的神枪手。 后来跟着大部队转战山东,打据点炸炮楼的本事更是了得。 秋天在莱芜打伏击,他带着爆破队硬是把鬼子铁甲车掀了个底朝天,自己却让弹片削断了左腿。 养伤时候也没闲着,琢磨出个"贴膏药"的爆破法,专炸鬼子炮楼的地基,这法子后来传遍整个八路军,连延安来的干部都竖大拇指。 眼下这处境却比炸炮楼难上百倍,山头上拢共就三杆长枪两把短枪,子弹还没半筐多。 更要命的是山后头石洞里还藏着二十多口子老弱妇孺,都是跟着部队转移的家属。 王凤麟拿树枝在地上划拉:"小鬼子要是从东面上来,咱就推滚石;西面陡坡架机枪,老刘你带俩人盯死了......" 话没说完,山下突然腾起三颗绿色信号弹。 霎时间炮弹尖啸着砸过来,震得人耳朵嗡嗡响。王凤麟扯着嗓子喊:"进洞!进洞!"话音未落,头一发炮弹就在石阶上炸开花,崩起来的碎石片子跟下雨似的。 这通炮轰足足炸了半炷香工夫,等硝烟散开,山道上乌泱泱涌上来百十号鬼子,钢盔在日头底下泛着青光。 王凤麟趴在石缝后头,枪管子架得稳稳当当。 头前那个举指挥刀的刚露头,就听"砰"的一声,钢盔上开了个透气的窟窿。 后头鬼子还没反应过来,接二连三栽跟头——王凤麟这手速,打飞鸟都能串成糖葫芦。 眼瞅着半山腰躺了二十多具尸首,鬼子急了眼,调来两挺九二式重机枪封路。 子弹打在青石板上火星四溅,压得人抬不起头。 王凤麟摸出个铁皮喇叭喊:"省着子弹打!等狗日的爬近了再招呼!"这话刚落地,西面突然传来轰隆一声——敢情是二柱子他们推了早准备好的滚石,磨盘大的石头顺着陡坡往下碾,砸得鬼子哭爹喊娘。 就这么你来我往折腾到日头偏西,山道上横七竖八躺了百八十号鬼子。 王凤麟脸上让弹片划了道口子,血糊了半张脸也顾不上擦。 眼瞅着子弹见了底,他抄起块青石板往山下砸,嘴里骂着:"狗汉奸不得好死!"原来山下带路的是个姓谭的维持会长,这会儿正躲在树后头指手画脚。 到了后半夜,山头上能搬动的石头都砸光了。 王凤麟数了数剩下的弟兄,算上自己就剩五个囫囵人。 这时候山下突然响起生硬的中国话:"王桑!投降的,皇军大大的优待!"王凤麟往声音来处甩手一枪,山下传来扑通倒地的动静,他冷笑道:"优待你姥姥!"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最后一颗子弹打进了王凤麟的太阳穴。 山风卷着他破旧的灰布军装,像面褪了色的战旗。 还喘着气的伤员们互相搀扶着走到悬崖边,不知谁起了个头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多条汉子纵身跃入云雾之中。 后来乡亲们说,那天山涧里的水都是红的,流了三天三夜。 转过年来开春,周边几个村的老百姓凑钱在山腰立了块青石碑。 石匠照着部队送来的名单,把二十八个名字刻得深深的。 这些年雨水冲刷,碑文倒是越洗越亮堂。逢着清明寒食,总有人来摆上几个窝头、倒上碗地瓜烧。 前些日子抖音上有后生直播扫墓,看见碑前搁着把崭新的95式自动步枪模型,枪管上还系着红绸子——这是现代军人才能懂的敬意。 2023年重阳节,淄博市搞了个"重走抗战路"活动,百十来号人举着火把夜登马鞍山。 带头的退役军人老周说,他们用金属探测器在当年战场找到三十多枚弹壳,都交给文物局了。 这事儿上了《齐鲁晚报》头版,标题写着"跨越八十年的军礼"。 听说市里头正在规划抗战遗址公园,要把这青石碑围上防弹玻璃,让后人记住这山头上曾经站过一群宁折不弯的硬骨头。 信息来源: 齐鲁日报《气壮山河战日寇 勇士血染马鞍山——抗日英雄王凤麟的战斗人生》(2021年8月15日) 淄博市人民政府官网《马鞍山抗战遗址保护工作进展通报》(2023年3月22日) 齐鲁晚报《跨越八十年的军礼——马鞍山抗战遗迹发现珍贵文物》(2023年10月25日)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