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淮南市 西汉初,置淮南国,辖四郡(九江,庐江,衡山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5-10 21:16:16

淮南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淮南市 西汉初,置淮南国,辖四郡(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后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而淮南这个名字沿袭下来,逾两千年。 淮南市煤炭储备丰富,故又有“煤城”之称。 1:大通区 清宣统二年(1910年),萧县段叔云等人来此筹建煤矿,第二年,注册“大通煤矿公司”。随着煤矿的发展壮大,大通成了此地的地名。1972年恢复了大通区的名字。 上窑森林公园,舜耕山自然风景区都是大通区的知名景点,值得一游。 2:田家庵区 1880年以前,此地仅为淮河南岸临河的一块田地。1887年,山东一对田姓夫妇流落于此,在此搭庵卖茶,因二人心地良善,赶集和行商皆在此歇脚,此地遂被称为“老田家的庵子”。1895年后,在此地采煤的人渐多,商铺林立,异常热闹。乡绅徐五福与乡人商议后,决定在此起集,沿用旧名,并简称为“田家庵"。1953年设立田家庵区至今。 田家庵区是淮南市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商贸和金融中心。 3:谢家集区 因谢家集村而得名(谢姓人聚集于此故名谢家集村)。1961年设立谢家集区。 卧龙山森林公园和瓦埠湖都是省级名胜区。谢家集区是淮南市西部的中心城区。 4:八公山区 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药,命八个宾客(又称八公)在北山上筑庐炼丹。此后人们称此山为八公山。因八公山而得名。1961年原八公山区分别设立八公山区和谢家集区。 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苻坚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疑为东晋埋伏的士兵,未交战心已怯,使得东晋得以击败苻坚,保住了东南半壁江山。 5:潘集区 明初,有一支潘姓族人迁居于此,非常繁盛,渐渐形成了潘集镇。1972年设立古沟区,1980年改古沟区为潘集区。 潘集区是一个煤电大区,境内有4座特大型现代化煤矿和4个电厂以及一个省级工业园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祁芋村被誉为“中国豆腐文化第一村”。 6:凤台县 凤台县古称州来,因州来国而得名。战国时,蔡国迁都于此,又称下蔡,下蔡沿用近二千年。 雍正年间首设凤台县,因该域有凤凰山,且传说有凤凰飞落于此,故名。1732首设凤台县,迄今近300年历史。 凤台县是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之乡。 7:寿县 古称寿春,首见于《史记-楚世家》:“楚东徙都寿春“。秦首设寿春县,东晋时,为避帝后讳,改称寿阳。隋初,改寿州。民国初,降州为县,称寿县。 寿县是农业生产大县,油料、粮食、水产俱入选全国百强县之列。 寿县还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

0 阅读:27
丁仪聊趣事社会

丁仪聊趣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