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吃的咋样,隋唐五代西域胡饼撞上江南稻米,吃出中华饮食“黄金时代”? 北

豌豆大说法 2025-05-10 22:26:26

古代人吃的咋样,隋唐五代西域胡饼撞上江南稻米,吃出中华饮食 “黄金时代”? 北周宣帝宇文赟去世后的 380 年间,中国迈入了历史上最为繁荣灿烂的一个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史称 “隋唐五代时期”(581 年~960 年)。 公元 581 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结束了中国 400 多年的动乱,重归一统。 公元 618 年,李渊在长安废杨侑称帝,建国号唐,此后唐王朝统治的 327 年,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盛期。 公元 907 年,朱温代唐,建国为梁,史家称后梁。 此后,在北地 5个政权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先后更迭,史称 “五代”。 同一时期,9 个并立的割据政权 (即前蜀、吴、吴越、楚、南汉、闽、南平、后蜀和南唐) 出现于南土,加上与后周同时建都太原的北汉,被称为 “十国”, 中国又陷入了半个世纪的兵祸阶段。 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所取得的灿烂成果为世所瞩目。 统一的政治局面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客观上促进了食事活动的繁荣发展,饮食文化随之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中国的饮食体系持续发展,经济中心随着 “永嘉南渡” 等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也逐渐由北方转向南方,南北及域外饮食的交流融合使得中国的饮食局面迎来了新的高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饮食格局基本形成。 首先,食品原料越来越丰富,新材料不断涌现。 在主食方面,水稻和小麦取代传统的粟类粮食占据首位。 大豆作为曾经的传统主粮,在这一时期则成了副食。 雕胡米虽时有食用,但在这一时期更多是作为人们怀古猎奇的对象。 在副食方面,果蔬种类和品质不断优化,海产品和各种牲畜禽类的下水脚料都已入馔,苜蓿、葡萄、番石榴、番瓜、胡椒、胡蒜、胡葱、胡豆、胡萝卜等西域乃至欧洲的各种果蔬品种的大量涌入,极大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料来源。 这一时期虽未出现新的烹饪方式,但烹饪水平较之前代有了显著精进,人们对火候与调味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从理论上总结出了 “物无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①等烹调技术的基本准则。 另外,这一时期饮茶与饮酒的风行、饮食行业的兴旺发达、饮食文献的大量涌现等现象都不失为隋唐五代饮食文化的有力注解。 隋唐五代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魏晋南北朝时期总体提高,对于饮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吃饱、吃好,而是从营养、卫生、保健、养生延年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饮食养生的发展进入了从小部分群体的理论研究向普罗大众的日常实践转变的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专门的食养食疗著作出现标志着饮食养生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 食养食疗理论观念在前代有关著作中不断完善发展,但此前并未出现专门著述,专门而又系统的著述是在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其中尤以孙思邈的《千金食治》为典型。 这一时期的饮食养生思想也为后世饮食养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框架。 除了饮食养生的专门著述外,食养食疗相关的内容在同一时期的文史类其他著作中也有大量出现。 文|萌眼探世界 编辑|萌眼探世界

0 阅读:10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