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3岁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个战斗英雄,婚后她睡觉时,竟拿布条将自己和英雄绑在一起,这是为何? 黑夜中,李玉枝轻手轻脚地从床头柜拿出一根布条,动作熟练地将一端系在自己的手腕上,另一端轻轻地绑在丈夫麦贤得的胳膊上。这样只要丈夫有一点动静,她就能立刻醒来。看着熟睡的丈夫,李玉枝眼中满是心疼和坚定。这样的夜晚,她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 布条连接的不只是两个人的身体,更是一段不寻常的爱情和责任。每当麦贤得在睡梦中突然抽搐,李玉枝总能在第一时间察觉,迅速起身照顾。这根布条成了她守护英雄的象征,也是她无眠岁月的见证。 若不是那场改变命运的海战,丈夫麦贤得本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1965年8月6日,在闽南东山岛海域,一场激烈的海战爆发了。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率"章鱼"号企图向大陆输送特务,我军立即组织力量围追堵截。时年20岁的麦贤得,作为611护卫舰的轮机兵参与了这场战斗。 战斗异常激烈,611护卫舰先被己方误击,紧接着又被"章鱼"号击中。舰身先后中弹7处,3部主机被打坏,前舱进水,舰上人员死伤过半。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麦贤得的头部被弹片击穿,鲜血和脑髓迸流而出,几乎失去了视力。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麦贤得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用手摸索着检查机器故障。他找出了一颗拇指大小的油阀螺丝被震松了,立即拧紧,随后又用自己的身体顶住波箱,手压杠杆,终于使推进器恢复了正常,611舰重获动力! 这样的伤情让组织上非常担忧:麦贤得需要有人长期照顾,但他受伤时才20岁,尚未成家。谁能照顾这位年轻的英雄度过漫长的后半生?连续七年间,组织上为他牵线搭桥,可那些姑娘们见到麦贤得发病的样子,都被吓跑了。 1972年6月2日,南海之滨的汕头军营里,23岁的李玉枝和27岁的麦贤得在众人见证下喜结良缘。婚礼上,李玉枝含着泪水,唱起了《智取威虎山》中的一段:"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捡重担挑在肩......"这句歌词,仿佛道出了她选择的初心和未来要走的路。 李玉枝原是海丰县公平公社的妇女干部,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早在婚前,她就听说过"钢铁战士"麦贤得的英雄事迹,并为他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当组织上代表麦贤得向她提亲时,她既惊喜又犹豫,思考了三天三夜后,决定先见一面再说。 那次"相亲"被巧妙安排成了一场乒乓球比赛。麦贤得被安排来打球,而李玉枝则和同事们假装是来外调的同志在旁观战。李玉枝注意到,麦贤得虽然动作笨拙,但眼神中透露着不服输的劲头。她心想,如果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本该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而不是现在这样伤痕累累。最终,李玉枝做出了决定:"这千斤重担,就让我来承担吧!" 消息传开后,社会上议论纷纷。李玉枝的母亲不忍心看女儿吃苦,坚决反对这门婚事;而她的父亲则更为开明,尊重并支持女儿的决定,认为为了英雄,值得!对麦贤得来说,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这些年来,他不仅饱受疾病折磨,还因身体缺陷变得自卑敏感。来相亲的姑娘们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让他备受打击。他原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孤身一人了,没想到竟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他。"你不后悔吗?"麦贤得忐忑地问。"不后悔!"李玉枝坚定地回答。 婚后不久,李玉枝就经历了丈夫癫痫发作的恐惧。那是一个寂静的深夜,远处传来波涛拍打岩石的声音。正当李玉枝还未入睡时,麦贤得突然大叫一声,接着口吐白沫,两眼发直,身体剧烈抽搐,大小便失禁。初次面对这种情况,李玉枝手忙脚乱,泪水不停地流。等麦贤得安静下来后,她立即收拾好自己的情绪,端来热水为丈夫擦洗,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和被褥。
1972年,23岁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个战斗英雄,婚后她睡觉时,竟拿布条将自己和
闻史忆今阁
2025-05-11 04:25:38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