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撞人事件大反转!“安全距离”竟成全网群嘲梗 "拿尺子量距离"的荒诞梗刷屏。大家说走路撞到人本是日常高频小事,尤其像五一这种节假日,景区里更是人挤人、摩肩接踵。可现在却闹得人心惶惶——难道以后出门都得揣着计算器,边走边算“撞人风险成本”?万一不小心碰了人,难道真要背上7万块赔偿的心理负担?这究竟是个案特例,还是司法解读让普通行人突然“高危”了? "安全距离"神论被央妈点名锐评:行人不是机动车,走路也不是开汽车,用"安全距离"一刀切?这波操作让网友直接笑不活:"建议以后说相声先量好站位""广场舞阿姨得随身带卷尺了"! 但反转后更值得细品:监控里女子走路不看路,大妈打电话转头疏忽,责任该咋判?有人说女子全责,毕竟"走路看路是基本常识";也有人觉得大妈分心也有责任。可最迷的是7万赔偿里的"残疾费"——最轻伤残等级却拿残疾赔偿,合法但总觉得哪不对劲? 从"普法翻车"到"责任辩论",这场闹剧暴露出多少问题?当司法解读遇上网络舆情,当"安全距离"撞上真实人性,我们该信普法视频还是信监控?欢迎来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这锅该谁背?7万赔偿到底冤不冤? 青岛行人撞击案 青岛走路撞人案 安全距离
青岛撞人事件大反转!“安全距离”竟成全网群嘲梗 "拿尺子量距离"的荒诞梗刷屏
莹莹火畅谈
2025-05-11 09:41:10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