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独立老师和小机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感慨:“招生越来越难,续费更是难上加难。”这句话背后,藏着教育行业加速洗牌的残酷现实。
政策收紧、市场竞争白热化、家长选择愈发理性……
独立老师和小机构如何在夹缝中找到生存之道?或许答案不在“扩张”,而在于“深耕”。
[打卡R]一、口碑是根基,专业是底气,再小的机构都应该有自己的品牌
无论机构多小、学生多少,独立老师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个人品牌”。家长选择你,本质是选择信任。这份信任的起点,是每一次课件的精心打磨、每一份作业的细致批改、每一次沟通的耐心回应。
就我来说,我的续费秘诀很简单——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为了扩大我的品牌影响力,我做了自己的品牌APP。
它不但能减轻我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升了我的教学质量有了APP能提升我的竞争优势,助力我招生~
[打卡R]二、跨界与协作:打破单科的天花板
“只教一门课”的思维,正在限制许多老师的发展。有个老师最开始只做英语,今年开始做中文阅读打卡,意外吸引了大量对阅读有需求的家庭,中文阅读打卡内容在她合作的APP里就有,老师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打卡R]三、线下是温度,线上是翅膀
线下课堂的沉浸感无可替代,但物理空间的限制始终存在。有个深耕线下的老师和我聊到:“以前总认为线上课效果打折,直到尝试双师模式——线下重点讲解,线上配套答疑和打卡营,反而提高了完课率。”
线下与线上的结合,可以是“主课+拓展”,也可以是“授课+服务”。
[打卡R]四、个人IP:用真实故事连接人心
教育本质是人与人的联结。家长选择老师,往往始于成绩,终于情感。我看到有位数学老师的公众号从不贩卖焦虑,只记录教学日常:如何用一个笑话化解学生对几何的恐惧,如何通过游戏让公式“活”起来。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她成了家长眼中的“有温度的老师”。
运营好私域也非常重要,运营的核心,在于持续提供价值。
写在最后:教培的招生招生难的本质,是市场对“低价值供给”的摒弃。当独立老师和小机构不再追求“做大”,而是专注“做深”,每一堂课、每一次沟通、每一分创新,每一次服务,都会成为穿越周期的底气。
独立老师和小机构,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和平台,才能走得更远~
英语老师 独立英语老师 教培机构 App分享 定制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