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怒批:智能客服不智能!
坤升说娱乐圈
2025-05-11 15:52:24
“我要转人工!”“请描述您的问题……”“转人工!!!”“对不起,我还是没听懂。”这段堪称“当代刑侦剧”的对话,每天在9亿网民的手机里上演。当企业高举“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的旗帜时,消费者却发现自己掉进了“人工智障”的陷阱。
智能客服不智能,消费者被逼成“语言学家”
据中消协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客服投诉量同比暴涨327%,关键词包括“循环话术”“故意屏蔽人工”。消费者小林与某品牌手机客服对话37轮后,AI仍坚持让他“重启试试”。更荒诞的是,某电商平台被曝出“AI客服转人工需要暗号”——用户必须说出“芝麻开门”才能接入真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企业算盘:用AI省下80%成本,把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一套智能客服系统年费不到20万,能替代50个客服专员。”有上市公司前客服总监透露,企业采购AI客服的核心动机是降低成本。某银行年报显示,其智能客服系统每年节省人力成本1.2亿元,但同期客户投诉量激增40%。部分企业甚至将AI客服设计成“责任防火墙”,用技术手段逃避售后责任。
国家重拳整治:AI客服不准“装傻”,必须一键转人工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客服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禁止使用循环话术;必须设置醒目“人工服务”入口,转接时间不得超过30秒;医疗、金融等领域强制真人客服首问负责制。新规还规定,企业若被投诉三次及以上“拒不转人工”,将面临下架整改处罚。目前,已有17家企业因违反该条款被约谈。
未来客服:AI做助手,人才是主角
“真正的智能客服,应该像汽车的安全气囊——平时不显眼,关键时刻能救命。”专家提出,AI客服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辅助人工而非替代人工”。浙江试点推行的“AI预诊+人工跟进”模式中,AI负责快速定位问题,人工客服专注于解决复杂诉求,使得客户满意度从62%提升至89%。这预示着行业变革的方向:当企业不再把AI当作“成本削减工具”,消费者才能真正告别“对着手机怒吼”的荒诞场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