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李德来到中国,成为红军的军事顾问。来到中央苏区不久,33岁的李德便耐不住寂寞了,让组织上给他找个媳妇。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审美问题,没人愿意嫁给他。当时,共青团有位领导的妻子十分漂亮。 李德,本名奥托·布劳恩,1897年出生在德国慕尼黑,家里条件一般,算不上啥富贵人家。他早年混迹工人运动,后来入了德国共产党,搞革命搞得风生水起。1932年,共产国际看中他那点军事经验,把他派到中国支援红军。这家伙带着一腔热血来了,觉得自己能在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大事业。到了江西苏区,他确实给红军出了不少主意,可惜后来证明,他那套从欧洲带来的军事理论,跟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太搭调。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刚来的时候,他还是挺有干劲的。 可干劲归干劲,日子久了,李德发现自己在这儿过得有点憋屈。语言是个大坎儿,他德语讲得溜,俄语也能对付,可中文压根儿不会。跟红军干部交流全靠翻译,翻译还老不靠谱,经常鸡同鸭讲。文化上也水土不服,吃不惯辣的,住不惯土屋,连怎么跟人打招呼都摸不着门道。时间一长,这哥们儿就觉得孤单得慌,心里空落落的,总想找点啥填补一下。 33岁的李德,正值壮年,搁谁身上都难免有点想法。他在德国时也没听说结过婚,单身汉一个,到了中国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寂寞感就更强了。他不是那种能一个人乐呵的主儿,心里总惦记着有个伴儿,能说说话,暖暖心。于是,他腆着脸找组织帮忙,说自己年纪不小了,想成个家。组织上听了这话,倒也没太意外,毕竟革命队伍里也不是没人提过类似要求。可李德这情况特殊,他是个洋人,找对象可没那么简单。 苏区的女同志们大都朴实能干,扛枪打仗不含糊,可面对李德这外国佬,咋都提不起兴趣。语言不通是硬伤,聊两句得靠手势加猜,累得慌。审美上也差得远,李德兴许觉得欧洲那白皙高挑的模样才叫美,可本地姑娘多是黑瘦结实型,他看不上,人家还不一定瞧得上他呢。组织给他安排了几次相亲,结果都黄了。李德急得不行,可也没辙,只能干瞪眼。 眼看李德这事儿拖下去不是办法,组织上也挺上心,毕竟他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不能让人太寒心。于是,他们加紧给他物色对象,可挑来挑去,合适的人选愣是没几个。李德自己倒不闲着,他看上了共青团一位领导的妻子。这女的长得俊俏,气质也好,在苏区算得上出挑。李德不知道是真不懂规矩还是故意的,居然跑去追求人家,搞得满城风雨。那领导也不是好惹的,气得差点翻脸,组织赶紧出面压事儿,才没闹太大。 这事儿让李德挺没面子,但也逼得组织下了决心,得赶紧给他找个媳妇堵住这乱子。后来,他们看中了萧月华,一个年轻女同志,长得还行,性格也老实。萧月华估计是被组织劝得没办法,勉强点了头。1934年,李德跟萧月华结了婚,可这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是啥甜蜜事儿。俩人语言不通,李德中文没学会,萧月华也不会外语,日常交流靠比划,日子过得跟哑剧似的。感情上也没啥基础,萧月华兴许是迫于压力嫁的,心里未必愿意。李德呢,得了媳妇却还是觉得空虚,没多久俩人就散了。 萧月华这段婚姻没维持多久,李德又恢复了单身状态。不过他没死心,组织也觉得这洋顾问不能老这么晃荡着,面子上过不去。1936年,他们又给李德介绍了李丽莲。这回稍微靠谱点,李丽莲是个护士,性格温和,能吃苦,多少跟李德搭得上话。俩人结了婚,日子过得比之前那段强些,至少没那么快散伙。李德跟李丽莲还生了个儿子,算是在中国有了点家的感觉。 可好景不长,1939年,共产国际突然召李德回苏联。原因不明,有人说是他军事指挥出了问题,有人说是政治需要,总之他得走。李丽莲带着孩子留在了中国,李德一走就再没回来。苏联那边正搞大清洗,他回去后日子也不好过,后来听说被软禁过一段时间。李丽莲母子在国内熬过战乱,儿子长大后改了名字,渐渐淡出了历史视线。李德这辈子,跟中国的缘分就这么断了。
中国比巅峰苏联更可怕!美国精英对我国感到焦虑,他们在怕什么?“如今的中国比苏联最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