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名小男孩天生“猫眼”,能在夜间看书写字,专家的解说令人倍感意外。 晚自习后,广西横州南乡镇中学的宿舍楼内一片寂静,学生们陆续准备就寝。突然,一声尖锐的惊叫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老师!他的眼睛会发蓝光,好吓人!"一个男生大哭着冲向值班老师刘老师的宿舍,声音中充满了惊恐。 刘老师闻声立即赶往学生宿舍,在安抚好受惊的孩子后,了解到事情的缘由:熄灯后,这名学生想找同学农有穗借零食,却意外发现农有穗的眼睛在黑暗中泛着幽幽蓝光。 "农有穗?"刘老师回想起这个特殊的学生。就在当天中午午休时,农有穗曾抱怨宿舍里的阳光太强,让他眼睛不舒服。当时她没太在意,现在想来,这孩子的眼睛似乎真的有些与众不同。 走进宿舍,刘老师被眼前的场景惊到了。宿舍内此时已乱成一团:有学生躲在被窝里不敢出来,有的则好奇地想一探究竟。 "刘老师,你看农有穗的眼睛,真的会发光!" "农有穗,别睁眼,我害怕!" "太神奇了,我能近距离看看吗?" 刘老师让学生们安静下来,把农有穗带到走廊上。在一处光线微弱的角落,她仔细观察发现,农有穗的眼睛确实在黑暗中泛着奇异的蓝光,就像猫科动物的眼睛一样。 这一发现让刘老师不敢怠慢,她立即联系了农有穗的父母。电话那头,农世华叹了口气说道:"小穗的眼睛,果然还是在学校惹麻烦了。"这句话背后,藏着一个十多年的家庭秘密。 农有穗并非第一次因为眼睛的特殊而陷入困境。在小学时,他无意中展露了在黑暗中视物的能力,结果被同学们疏远,甚至取了个"猫眼男孩"的外号。从此,原本活泼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去学校。 这些天来,农有穗在寝室里总是默默忍受着。白天,他因为对光线敏感而常常眯着眼睛;夜晚,他却能在几乎漆黑的环境下自如地行动。有一次夜间断电,同学们摸黑找手电筒时,只有他能轻松地在黑暗中穿行,帮大家找到了应急照明设备。 然而,这种特殊能力并未为他带来羡慕,反而成了他被排挤的原因。现在,他的秘密在宿舍被彻底曝光,农有穗紧闭双眼,不安地等待父母的到来,害怕又将面临一次被孤立的痛苦经历。 当农世华和妻子赶到学校接回农有穗时,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心疼。这不是他们第一次面对儿子因眼睛异常而引起的风波。回家的路上,农世华想起了十多年前那个令全家震惊的时刻。 那是农有穗出生后的第六天,小婴儿终于要睁开眼睛了。农世华夫妻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与儿子的第一次"相见"。然而,当农有穗睁开眼睛的瞬间,夫妻俩惊呆了——孩子的瞳孔竟然是蓝色的! "这不可能!"农世华当时惊讶地说,"我们家几代人都没有外国血统,怎么会生出蓝眼睛的孩子?" 夫妻俩立即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医院反复确认没有抱错孩子。面对这双神秘的蓝眼睛,医生当时给出的判断是:"可能孩子还小,长大后眼睛颜色会变回正常。" 但事实证明,医生的猜测错了。十多年过去,农有穗的眼睛不仅没有变回正常颜色,还展现出了惊人的夜视能力。农世华曾经进行过两次测试:一次是让农有穗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辨认不同面值的钞票;另一次是让他在黑暗中做数学题。两次测试农有穗都表现出色,证实了他确实拥有比常人更强的夜视能力。 村里的谣言也随之而来。有老人说农世华妻子怀孕时,家门口总有一只猫徘徊,认为农有穗是"猫妖转世"。这些迷信说法让农有穗在学校处境更加艰难。 面对不断加剧的困境,农世华决定带儿子去广西民族医院做更专业的检查。这一次,他们遇到了从事眼科工作二十多年的卢医生。 经过详细检查,卢医生发现了真相:"农有穗的眼睛虹膜上面没有色素细胞。" 卢医生耐心解释道:"人眼睛的颜色是由虹膜决定的,虹膜表面有一层大量的色素细胞。色素细胞的多少决定了瞳孔颜色的深浅。农有穗是先天性的眼型白化病,只有眼部缺乏色素细胞,所以眼睛呈现蓝色。" 关于农有穗的夜视能力,卢医生也给出了科学解释:"由于他眼部没有色素,导致明视力受到影响,而暗处看东西的细胞相对增多,这就产生了似乎拥有夜视功能的现象。实际上,他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是看不见的,只是比普通人稍微好一点而已。" 然而,卢医生的下一句话让农世华心头一紧:"对白化病人来说,紫外线是最大的威胁。农有穗的眼睛对紫外线特别敏感,可能会出现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得知真相的农世华夫妻既感到释然又担忧。他们终于明白了儿子眼睛的秘密,同时也意识到需要更加谨慎地保护孩子的眼睛。 从医院回来后,农世华对儿子说:"你的眼睛很特别,但这不是什么猫妖转世,而是一种医学上的情况。我们会一直陪着你,帮你保护好眼睛。" 农有穗点点头,眼中的蓝色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温柔。科学解开了困扰他多年的谜团,也给了他面对未来的勇气。
广西一名小男孩天生“猫眼”,能在夜间看书写字,专家的解说令人倍感意外。 晚自习
熹然说历史
2025-05-11 22:29:50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