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15日,一个穿着空军飞行服的人,大步朝机场走过来。几分钟后,警卫排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11 22:35:24

1979年4月15日,一个穿着空军飞行服的人,大步朝机场走过来。几分钟后,警卫排长孙洪文正在机场里做例行巡查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孙洪文感到非常奇怪:没接到今天有飞机要上天执行任务的通知啊?  阎稳昌,1948年生,陕西西安人,家里是普通农户出身。19岁那年,他考进解放军第十六航空学校,凭着聪明脑袋和努力,成了空军飞行员。毕业鉴定里说他“少言寡语但有思想”,飞行技术没得挑,就是性格有点怪。自尊心强,疑心重,不太合群,跟那些大大咧咧的飞行员处不来。他爱看书,钻研理论,觉得自己比别人深沉,可也因此总有点瞧不上人。部队领导看他有潜力,重点培养他,希望他能融入集体。慢慢地,他适应了生活,但心门从没真正打开过。   飞行上,他确实厉害。技术进步快,还因一次巡逻任务立了三等功。这让他挺得意,觉得自己该出人头地。可时间一长,问题来了。跟他一起来的飞行员,有的提了干,他却没份儿。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自尊心受不了。他心里开始不平衡,觉得自己被埋没了。   这还不算完。1978年,他刚结婚,想让老婆随军,可手续拖了好几个月没批下来。他憋着气,发牢骚。后来组织帮他老婆在师部安排了工作,可他又不放心老婆,总觉得分居两地不踏实。还找老团长想调过去,结果被严肃批评了一顿。他心里的怨气越攒越多,像个定时炸弹。 1979年4月15日中午,广西某军用机场门口,一个穿飞行服的人大步走进来。值班的战士是新调来的,没经验,见是自己人就没盘查。几分钟后,警卫排长孙洪文巡查时,突然听到飞机发动机响。他纳闷:没任务啊,谁在搞乱?跑过去一看,一架歼6已经启动,里面坐着阎稳昌。   孙洪文经验老道,一眼看出不对劲。正常起飞得有地勤配合,检查飞机、加燃料、塔台指挥,今天啥都没有。阎稳昌连头盔都没戴好,显然是急着跑。他立刻反应过来:这家伙要叛逃!孙洪文冲过去想拦,可飞机拖着电瓶车就上了跑道。他掏出手枪喊停,飞机压根不理,尾焰一喷把他掀翻在地。手枪子弹打光了也没用,歼6呼啸着飞上天。孙洪文赶紧跑去报告:阎稳昌跑了!   上面听到消息都懵了。阎稳昌可是自己培养的优秀飞行员,怎么会干这事儿?可事实摆在眼前,他确实往越南方向飞去了。 阎稳昌叛逃,不是一时冲动,是长期积怨的结果。他技术好,立过功,可没被提拔,心里不服。家庭问题又添乱,老婆随军的事儿拖着,他觉得组织不重视他。后来被老团长批评,他彻底寒了心。加上那时候中越关系紧张,越南就在边境不远,他可能觉得那边有机会。可他没想明白,叛逃不是出路,是绝路。 心理上,他也早就不正常了。自尊心强到病态,疑心重,觉得自己处处被针对。部队生活需要集体配合,他却总把自己孤立起来。领导帮他,他不领情,反而觉得是施舍。这种心态一步步把他推向深渊。   阎稳昌跑得急,啥都没准备,连航空地图都没有。基地反应快,派了两架歼6去追,还让导弹基地待命,准备打下来。他飞得低,想躲追兵,可方向都搞不清,像没头苍蝇。飞了半小时,油箱报警了。他想找地方降落,可啥也看不清。结果飞机撞在越南海后县一座山上,炸成一团火,啥都没剩下。 这结局挺讽刺。他跑是为了活得更好,可啥也没捞着,还搭上了命。从某种角度看,他死得“及时”,省了被抓回来判刑的麻烦。几年后,另一个飞行员王宝玉也叛逃苏联,被引渡回来判了死刑。阎稳昌要活着,下场估计也差不多。   阎稳昌跑了,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机场管理漏洞太大,新兵不盘查,飞机随便开走,反应过来已经晚了。部队对飞行员的心理关注也不够。他心理失衡那么久,没人发现,没人疏导,最后酿成大祸。 这事儿敲了警钟。空军后来加强了管理,心理辅导也跟上了。从王宝玉那次之后,这种叛逃再没发生过。制度漏洞补上了,可阎稳昌的教训太沉重。 阎稳昌不是英雄,也不可怜。他有才,但毁在自己手上。叛逃是背叛,不光对不起培养他的部队,也对不起国家。个人再有怨气,也不能拿命和飞机去赌。可回头想想,他跑的根子还是心态崩了。部队要是早点发现他的问题,兴许不至于这样。你说,是他自己作,还是环境逼的?

0 阅读:132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