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我国在超级大国垮台前购入顶级战机,抓住了赶美超俄的契机

静娴不语 2025-05-12 11:39:53

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洗牌,苏联这个曾经跟美国掰手腕的超级大国眼看着要撑不住了。就在这节骨眼上,我国瞅准机会,从苏联手里买下了当时顶级的苏27战机。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后来评论说:“我国在苏联垮台前抓住时机,购入苏27,不仅补齐了装备短板,还为赶超美俄打开了大门。”

苏联解体前的战略抉择 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日子不好过了。经济一年不如一年,阿富汗战争又拖了后腿,国库空得叮当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搞改革,想救经济,可越改越乱。1989年,他跑来北京,中苏关系缓和,总算有了合作的苗头。苏联急着卖军火换钱,咱们空军装备又落后,正好一拍即合。 那时候,咱们空军的家底真不厚实。主力战机是歼7和歼8,歼7仿自苏联的米格21,速度还行,但雷达和武器系统老掉牙;歼8是自家研发的,性能好点,可跟美苏的第三代战机比,还是差得远。 当时美国有F15、F16,苏联有米格29和苏27,咱这装备出去转一圈,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是海军出身,但对空军也门儿清,提出要引进先进战机,还得带技术,不能光买个空壳子。

1990年,中苏谈妥了,第一批24架苏27的合同签下来,包括单座的苏27SK和双座的苏27UBK。1991年初,首批三架飞机运到我国,正赶上苏联解体前夕。1991年12月,苏联正式散伙,俄罗斯接手合同,继续供货。 到1995年,刘华清亲自跑去莫斯科,又敲定了苏27生产线的引进。这时机抓得太准了!苏联一倒,俄罗斯经济也跟着垮,急需出口创汇,咱们趁势拿下好装备,还顺带捞了技术。 这决策可不是拍脑袋定的。苏联解体前,国际军售市场松动,咱们抓住了这个空档。刘华清的战略眼光起了大作用,他不光想着救急,更想着未来。事实证明,这24架苏27成了咱们空军翻身的关键一招。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从苏27到歼20 苏27到手后,咱们没把它当摆设。1992年,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组装这批战机,第一架国产组装的苏27顺利下线。别看是组装,咱的目标可不只是当个“代工厂”。工程师们一边啃俄文资料,一边钻研技术,很快搞出了歼11A。这款战机在苏27基础上换了国产雷达和航电设备,虽然改进不大,但总算迈出了步子。 接下来是歼11B,这回升级可不小。装上了国产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PL12空空导弹,战斗力比苏27强了一截。不过,最头疼的还是发动机。早期的歼11用的是俄罗斯AL31F发动机,推力13吨,性能不错,可老得仰人鼻息。咱们下决心自己干,搞出了涡扇10发动机,推力14吨,油耗还低,后来升级到涡扇10B,寿命更长,总算摆脱了进口依赖。 有了歼11的基础,2011年歼16横空出世。这款多用途战机用涡扇10B发动机,能打能侦察,航程超3000公里,载弹量8吨,能挂精确制导武器,跟美国F15E有一拼。在南海巡航时,歼16多次拦截外机,硬气得很,震慑力杠杠的。

再往后,就是歼20的重头戏了。这款五代隐形战机完全是咱自主研发的,2011年1月首飞,2017年正式服役。歼20有超音速巡航能力,雷达反射面积小,能超视距打击。2022年,它在东海跟美军F35过招,速度和机动性占上风。美国《国家利益》杂志都承认,歼20在某些方面压过了F35,甚至能挑战F22。从苏27到歼20,三十年不到,咱硬是把技术差距追平,还反超了一截。 这一路,技术引进是敲门砖,自主创新是硬道理。当年刘华清坚持要带技术转让,现在看真是高瞻远瞩。苏27的引进不光填了装备空白,更让咱们学到了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为后来的歼16、歼20铺了路。2011年刘华清去世,可他的战略思路,活在了咱空军每一次起飞里。 空军现代化的飞跃:赶超美俄的契机 苏27的引进,成了咱们空军现代化的起点。从那以后,咱的航空工业从模仿到创新,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如今,歼16守海疆,歼20护空天,咱们的空中力量跻身世界前列。

实战中,这实力看得见。南海巡航,东海拦截,歼16和歼20频频亮相。钓鱼岛是咱们的固有领土,谁也别想动歪心思,歼20的存在就是硬底气。台湾问题上,咱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谓“台湾当局”不过是内部事务的一部分,外部势力插手就是白日做梦。空军现代化就是要让这些人明白,这事儿没得商量。 美国《军事观察》说得挺实在:“我国在苏联垮台前购入苏27,不仅补了短板,还为赶超美俄埋下了伏笔。”1990年,咱们三代机几乎为零;到2020年,三代机占比超60%,五代机歼20都批量服役了。美军虽然有F22和F35,但F22停产了,F35数量有限,维护成本还高。咱们则是厚积薄发,三代机铺开,五代机跟上,综合实力不输人。 再看看数据。歼20服役数量已超150架,歼16也有200架上下,规模和质量双提升。俄罗斯空军的苏35和苏57虽然不错,但经济拖后腿,更新慢。咱们这边,航空工业底气足,生产线跑得欢,未来还会有歼35这样的新家伙加入。这三十多年的跨越,从苏27那24架起步,硬是把美俄甩在了身后。

说到底,从苏联解体前的战略决策,到技术消化和自主研发,再到实战中的硬实力,咱空军一步步趟出了自己的路。美媒说得没错,这真是赶超美俄的契机,而且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0 阅读:147

猜你喜欢

静娴不语

静娴不语

礼颂盛世,共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