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对中国帮助最大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呢?事实上,中国军工的腾飞,航海,

红梅初来护 2025-05-22 13:30:36

为什么说对中国帮助最大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呢?事实上,中国军工的腾飞,航海,以及各种技术,都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家,这个国家不是我们的邻居俄罗斯,而是乌克兰。

乌克兰为啥能帮到中国?得从它的历史说起。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一大堆苏联时期的工业和技术家底,尤其是军工领域,那可是顶尖的。 比如航空工业,乌克兰有安东诺夫设计局,专门搞大型运输机;还有马达西奇公司,造飞机和直升机的发动机,这些都是苏联留下的宝贝。相比之下,俄罗斯虽然也继承了不少,但很多技术在90年代经济乱套的时候没保住,甚至流失了。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开始搞现代化建设时,急需这些硬核技术。乌克兰正好赶上那时候经济困难,急着卖技术换钱,于是两国一拍即合。 这不光是买卖关系,更是技术上的“输血”。俄罗斯呢?虽然也有合作,但更多是卖成品装备,像苏-27战机这种,技术转让没那么彻底。 先说航空。中国战斗机和运输机的发展,乌克兰的贡献真不小。举个例子,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发动机,比如AI-25、D-36这些型号,直接帮中国填补了航空发动机的短板。 咱们都知道,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中国以前在这块儿一直卡脖子。90年代末,中国从乌克兰弄来了不少技术资料和样机,后来歼-10、运-20这些项目,都或多或少沾了乌克兰的光。 俄罗斯也有发动机技术,比如AL-31F,但他们更倾向于卖成品,而不是把核心技术给你。中国买了苏-27,后来自己仿制出了歼-11,但发动机还是得靠进口。乌克兰就不一样,他们不光卖产品,还愿意给技术,这对中国的自主研发帮助更大。 再说航海,尤其是航母,这更是乌克兰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地方。1998年,中国从乌克兰买了“瓦良格”号航母。当时这艘船还是个半成品,苏联解体后被扔在乌克兰的船厂里。 中国花了2000万美元买下来,后来改造成了“辽宁舰”。这事儿可不是简单买个壳子,乌克兰还提供了不少设计图纸和技术支持,让中国从零开始摸索出了航母建造的门道。 俄罗斯有航母技术吗?有,但他们没卖给我们。俄罗斯自己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状态也不咋地,修修补补老出问题。 乌克兰的“瓦良格”虽然是个半拉子工程,但对中国来说却是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后来“山东舰”下水,国产航母一步步走上正轨,乌克兰的起点作用功不可没。 除了航空和航海,乌克兰在其他核心技术上也给了中国不少助力。比如燃气轮机,这玩意儿既能用在军舰上,也能发电。 中国早些年从乌克兰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还拿到了生产许可。这东西直接推动了中国海军舰艇的动力升级,像052D驱逐舰这样的装备,都有乌克兰技术的影子。 俄罗斯也有类似技术,但他们更倾向于卖装备成品,技术转让上抠抠搜搜。乌克兰不一样,他们经济困难时啥都敢卖,连技术细节都给你掏出来。这种“敞开式”合作,对中国自己搞研发的帮助,比俄罗斯的“半遮半掩”强多了。 有人可能会问,俄罗斯不是也帮了中国不少忙吗?比如苏-27、S-300这些装备,不也挺厉害?没错,俄罗斯确实是中国军工发展的重要伙伴,但他们的帮助更多停留在“卖东西”层面。 技术转让少,核心机密捂得严。中国买了装备后,得自己逆向工程,费时费力。乌克兰呢?直接把技术摊开给你,等于教你怎么造东西,这对一个想自力更生的国家来说,意义完全不一样。 再说地缘因素。 俄罗斯跟中国是邻居,关系复杂,既是伙伴也有戒心。他们不可能把最核心的东西毫无保留地给中国,怕哪天自己用不上。 乌克兰没这顾虑,他们离中国远,战略利益冲突少,合作起来更放得开。乌克兰对中国的影响,不光是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给了中国一条“弯道超车”的路。90年代,中国技术底子薄,直接跟美国、欧洲学门槛太高。 乌克兰这些苏联遗产,性价比高,又实用,正好让中国踩着肩膀往上爬。后来中国自己搞出了歼-20、055大驱这些装备,虽然是自主研发,但早期乌克兰的“垫脚石”作用,谁也抹不掉。 俄罗斯的帮助更像“借梯子”,用完还得还回去。乌克兰是直接“送梯子”,还教你怎么自己造梯子。这种区别,决定了乌克兰对中国发展的推动力更大。

0 阅读:98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77

用户13xxx77

3
2025-05-22 15:41

互惠互利。当年的乌克兰,穷的揭不开锅,如果不是中国输血,未必能挨到今时今日,所以乌克兰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要承认,但没有必要觉得我们欠了乌克兰的,因为我们对乌克兰的帮助同样巨大。小编你说话只说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吞进肚子里,这可不是客观公正的做法。

用户13xxx77 回复 05-22 15:52
中国用从乌克兰买来的技术发展了自己,乌克兰却没有抓住机遇,用从中国得到的资金发展自己,这就怨不得别人了。

猜你喜欢

红梅初来护

红梅初来护

国际军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