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同学群"接驾"风波:当人情往来变成"隐形KPI",这届中年人的社交该咋整?】
刚在深圳同学群里炸了锅——武汉的老张又双叒叕来深圳出差了!群里王哥艾特全体:"中午/晚上有空的兄弟接个龙?"我一看手机,差点把刚泡的枸杞茶喷出来:这套路熟啊!去年老张来的时候,我们四个深圳土著可没少折腾,车接车送跟接机明星似的,最后四个人AA了顿人均三百的潮汕牛肉火锅,吃得我肉疼半个月。
最绝的是老张这波操作,提前三天就跟群里最热心的李姐透了风。这哪是约饭啊?分明是给咱深圳同学会布置"接待任务"!群里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张姐装死刷表情包,刘哥直接开启"消息免打扰",我寻思着再冷场下去要变大型社死现场,只好硬着头皮回:"下午我正好在福田,聚聚呗。"
说真的,现在一看到"外地同学来深"几个字就犯怵。上次去北京出差,特意没惊动北漂的大学室友,结果人家倒好,朋友圈晒着和本地同学爬长城的照片。咱也不是小气人,可这种"你来我往"的规矩,怎么越品越像职场KPI?上个月回老家,初中同学非拉我去母校怀旧,结果在校门口合影五分钟,剩下的时间全在听他抱怨房贷车贷,我兜里揣着的润喉糖都没机会掏——全程光顾着点头陪笑了!
要说现在同学聚会,早不是当年教室后门啃辣条的交情了。有人把它当人脉局,有人当免费导游局,还有人当炫耀大会。就像老张这种,年年拿"叙旧"当令箭,来了就是米其林餐厅打卡,走时还要捎两盒手信。可咱打工人谁不是996?周末补觉都来不及,还得强打精神当"地陪",这哪是叙旧啊?分明是给生活添堵!
不过话说回来,真要完全断联吧,又怕被人说"发达了瞧不起人"。我琢磨着,下次得学学隔壁班老周——谁要来深圳提前说,他直接甩个"深圳生存指南"文档过去:从平价茶餐厅到网红景点,连地铁换乘攻略都写得明明白白,末尾加句"有空约饭,我请客喝糖水",既给了台阶又不伤和气。毕竟成年人的社交,总得留三分体面七分清醒,您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