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朝廷那年居然真讨论要不要把新疆“扔了”,慈禧太后直接说了一句:“新疆不复,与肢体无伤。”堂堂一个省份,说扔就扔,仿佛裤子上掉了颗扣子,可左宗棠听了差点把茶杯摔了“这哪是扣子?这要是断了,身子骨都保不住。”
1865年,阿古柏带着一帮外来武装闯进新疆,三下五除二占了大片地方,还在喀什立了个“哲德沙尔”国,宣称是“浩罕汗国”的继承人。
这帮人把清廷的官员赶得没影,南疆一夜之间就不姓“清”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沙俄又趁火打劫,顺手把伊犁给占了。
眼看着新疆快被分成几块饼,被人随手一割,清政府高层却在京城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这地要不要了?”
李鸿章是海防派的主将,他说得好听:新疆那地方没什么用,地荒人稀,不如腾出资源搞点实在的,建海军、守东南,防着日本来犯。
他一封封奏折往上送,几乎句句都在劝退,说得连慈禧太后都心动了,毕竟当时国库空虚,连兵饷都发不出来了,哪里还有余钱去打个几千里外的仗?
可左宗棠不干。他不是空喊口号的人,他直接一纸奏折摆事实:“新疆不保,蒙古就乱;蒙古一乱,京师危险。”
更狠的是,他又加了一句,新疆地下不是荒地,是金山银山!“煤、铁、金银、玉石,样样都有,是聚宝之盆。”
这话才是压轴的,朝廷一听,哟,这地方不只是烧钱,还有可能生钱?态度立马变得有点松动。
左宗棠知道光靠嘴不行,他要的是兵,是钱,是机会,他从甘肃一路调兵,还发动胡雪岩给他筹饷。
胡雪岩这人有点本事,硬是从英国的汇丰银行借来了银子,保证左宗棠的军队能开饭。
兰州制造局也加班加点,赶造火枪火炮,连骆驼都征集了上万头,这些兵马要跨越的,是茫茫戈壁滩。
1875年,左宗棠抬棺出征,真的,就在营前立了一口棺材,他的意思很明白:“人不还,棺还。”兵士们都吓了一跳,但更多的是敬服,这主帅玩真的。
队伍整整六万人,每人一天只吃半斤粮,风餐露宿,啃干饼喝雪水,全靠一口气在撑。
他先不打南疆阿古柏的老巢,绕开主力,从北线突破,这一仗仗打得滴水不漏,一步一步蚕食敌人。
1876年,北疆失而复得,第二年攻入吐鲁番。阿古柏眼看大势已去,自尽身亡,清军乘胜追击,很快把南疆也拿了回来。
可事情还没完,伊犁那头还有沙俄在虎视眈眈,左宗棠不怕硬仗,可对俄这种外交角力,他也得等朝廷安排。
结果派去谈判的是崇厚,结果被俄方忽悠了个彻底,《伊犁条约》签下来,连伊犁城都快保不住。
幸亏曾纪泽赶紧补锅,重启谈判,最后只让出霍尔果斯以西一块地,其余全收回,这个结果,已经是极限了。
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靠的不只是兵马,更多的是底气,他拿命赌了一把,赢了,可他死后多年,人们才慢慢发现,他当年说的“聚宝之盆”绝非虚言。
1955年,新疆的克拉玛依,突然传来捷报:油井打出了黑金,这一下,全国轰动,那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油田,几乎一夜间成了西部的工业支柱。
到1960年,克拉玛依产油量占了全国39%,成了中石油的摇篮。
可这只是开始,塔里木盆地,那是一块更大的宝地,几百公里的荒漠之下,埋着中国三分之一的陆上石油储量。
到2000年,探明储量超过200亿吨,可问题也跟着来了,那地方热得能煎蛋,风沙大得能把人埋了,最要命的是油井深得离谱,有的要打到1万米。
工程队就这样在沙漠里一锤一锤往下钻,机器卡了换,设备坏了修,几十年磨一剑。
2024年,“深地一号”传来消息,钻到了9000米,刷新了中国石油史。克拉玛依累计探明储量已达18亿多吨。
左宗棠在天之灵要是看到这一幕,大概会点点头:“我就说嘛,这地不能丢。”
新疆的意义,已经远不止于油田,它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了,和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占全国四分之一。
从地图上一看,新疆就是中国的西大门,是挡住中亚动荡的最后一道屏障。
而它的能源价值,如今更是国家的命脉,光是天然气就占了全国三分之一,准噶尔的煤炭储量更是超过一万亿吨,南方工厂烧的煤、电厂发的电,很多都靠这里供。
2024年,新疆棉花占全国92%,是名副其实的“白金基地”,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口岸日夜不停,货运量年年破亿吨。
风能储量全国第一,太阳能潜力也排在前列,整个地区正在向绿色能源转型。
谁说那是“不毛之地”?谁说丢了“无伤国体”?左宗棠当年顶着半个朝廷的压力,咬牙说“不能丢”,抬着棺材走进沙海,如今看来,不只是收回了疆土,更守住了中国未来几十年赖以发展的根基。
这块边疆,从来不该被忽视。
参考资料: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