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上海知青李亚茹,抛下男友和女儿果断回城。临走前晚上,李亚茹流着泪解开衣扣对男友说:“今晚,让我们为过去画一个句号吧! “能不能别走?你真的忍心抛下这么多年的感情?抛弃我和女儿?”刘宝华苦苦的哀求着妻子李亚茹,希望她能回心转意。 刘亚茹霎时间泪流满面,纵使心中有万分的不舍,她也不能放弃自己心中的追求和梦想。 两行晶莹的泪珠挂在李亚茹白净的脸蛋上,刘宝华也是于心不忍,他宁愿自己吃天大的苦,也不想要妻子刘亚茹受一点的委屈。 这对即将离别的夫妻紧紧抱在了一起,他们深知这是此生相守的最后一晚,便将全部的感情倾心的发泄了出来。 第二天一早,刘亚茹就要赶着去坐进城的车,她嘱咐了丈夫刘宝林,不要去车站送别,多年的相守就当做是做了一场美梦。 等到刘宝林醒来,整个卧室里空空荡荡,一旁的枕头边似乎还有些许的余温,他不禁走了神,是不是真的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可女儿的嚎啕大哭却将刘宝林拉回了现实,女儿才三岁,正是黏母亲的年纪,醒来的孩子见不到妈妈,这才痛哭了起来。 刘宝林温柔的将女儿抱了起来,轻声的哄着痛哭的孩子。可女儿却一直在挣扎,并且大喊着“我要妈妈抱!我要妈妈抱!”听着女儿的哭声,刘宝林的眼睛也有些湿润。 “你妈妈不要你了,她去城里过好日子去了!”刘宝林说这话时有些哽咽,说完他又有些后悔,不该对年幼的女儿说这些话。但三岁的孩子根本不懂话中的深意,仍旧止不住的哭闹。 女儿的哭声逐渐微弱,她已经哭的没了力气,趴在刘宝林的肩头沉沉的睡了过去。女儿轻声的呼吸声,让刘宝林想起了二十岁的妻子李亚茹。 李亚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优渥的家庭,她从小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父母计划让李亚茹考入一所师范院校,将来留在上海当一名老师。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国家号召有志青年“上山下乡”,大力支援国家农村建设。李亚茹没来得及参加高考,就被分配到了黑龙江的一个村庄。 李亚茹虽然是娇生惯养着长大,但她的身上可没有“公主病”,她好奇乡下村庄的生活,怀着建设祖国的念头投身于工作之中。 可没干两天,李亚茹就有些熬不住,她从没干过这么长时间的农活,加上连着好几天的大太阳,李亚茹被晒的已经有些脱水。 也就在李亚茹最难捱的时候,刘宝林出现在了她的身边。刘宝林是本地人,他从小干惯了农活,他看着李亚茹硬扛着下地,不免有些心疼。 当时正好村里的小学缺一位老师,李亚茹从城里来,便被派到了学校里教书。教起书来的李亚茹常常“废寝忘食”,经常批改作业到深夜。 刘宝林经常会给李亚茹送饭,两人在一日日的相处中生出了感情。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知青一旦下乡,就要待在这个村子里一辈子,李亚茹也想着以后能有个依靠,便和刘宝林结了婚。 两人的婚后生活十分恩爱,并且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在女儿三岁时,一封调令却打破了这份幸福。 李亚茹分到了回城的名额,她有机会重新回到上海,参加高考并考上梦寐以求的师范院校。 但刘宝林没法回上海,何况还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几番纠结下,李亚茹选择了抛弃丈夫和女儿,一人回到上海开启崭新的人生。 而刘宝林则在村子里将女儿独自养大,父女两人相依为命,逐渐淡忘了曾经的女知青李亚茹。
1978年,上海知青李亚茹,抛下男友和女儿果断回城。临走前晚上,李亚茹流着泪解开
墟史往事
2025-05-12 14:26:32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