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卿鲁比奥直言美国打不过中国,要全力避免与中国开战,强调与中国冲突结果太可怕。 事情要从5月12日的中美联合声明说起。这份联合声明看似普通,实则透着关键信号:向来以世界霸主自居的美国,首次在经贸领域与中国平等协商。 更引人注意的是,鲁比奥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悄然改变措辞,将二十年来惯用的"最大敌人"换成了"挑战者"。这看似轻巧的词汇转换,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战略认知的根本转变。 鲁比奥掰着指头给美国民众算了一笔现实账。三十年前,中国军事装备还相对落后;如今却建立起覆盖海陆空的现代化国防体系。 最让美国焦虑的是自身军工制造能力的退化,造军舰要等好几年,修航母得排长队。反观中国,不仅能够批量生产先进战机军舰,连原本受制于人的高端芯片也在加紧突破。 鲁比奥坦率指出:"我们仓库里的战备物资,可能撑不过三个月的高强度战争。" 这位美国高官的担忧不无道理。二战时期美国能成为最终赢家,正是靠着本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底特律的汽车厂能立即转为坦克车间,西雅图的飞机工厂每月可下线三千架战机。 可现在的美国制造业早已空心化,连生产子弹的速度都赶不上战场消耗。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这种"战时转化能力"正是现代战争最关键的胜负手。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鲁比奥的发言藏着两副算盘。承认美国实力下滑是现实考量,但把中国渲染成"不可战胜的对手",也有炒作"中国挑战"的用意。 就像过去总举着望远镜找假想敌的海军司令,如今放下望远镜改敲警钟,未必是真要和邻居握手言和,可能只是为了让国会多批军费预算。 其实中国早就把底线说得很清楚。我们发展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自卫,既不打算学美国的军事扩张,也没兴趣搞什么霸权争夺。 现在中国每建造一艘航母,太平洋对岸就有一艘生锈的老旧战舰被拖进维修厂;每当我们的新型战机试飞成功,五角大楼就要为延期的F-35生产线开检讨会。 这种此消彼长的对比,连美国自家高官都不得不正视。 值得肯定的是,鲁比奥这次说了大实话。美国内部的聪明人开始意识到,继续用冷战思维对付中国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毕竟在卫星定位系统普及的今天,开着GPS导航还嚷嚷要用马鞍征服草原,怎么看都是自欺欺人。 但愿这份难得的清醒能真正影响美国决策层,别让某些政客为捞选票搞军事冒险,否则等他们真要动手时,恐怕连生产防弹背心的工厂都找不回来了。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就像田径场上的运动员,我们专注的是刷新自己的成绩,而不是给对手下绊子。 美国人现在总算明白,与其琢磨怎么拦别人的路,不如先把自家跑鞋的鞋带系紧。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两个大国各走各的阳关道。
美国务卿鲁比奥直言美国打不过中国,要全力避免与中国开战,强调与中国冲突结果太可怕
迎丝聊历史
2025-05-12 17:48:39
0
阅读:1827
用户18xxx62
美国总算想明白的结论不要下得太早
用户10xxx48
从今往后南海的风浪就高喽,航行自由要小心了
虎山行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