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张学良被软禁时身边还有100余名宪兵和40多号特务,主要防东北军和土匪。宪兵装备步枪,特务配备驳壳枪和手枪,因为土匪很多,因此在转移软禁地点时,宪兵和特务都会将武器亮出来,防止有不开眼的土匪跑过来抢劫。 抗战时期,张学良将军被软禁,身旁总跟着100余名宪兵和40多号特务,个个荷枪实弹。宪兵扛着步枪,特务腰间别着驳壳枪和手枪,防的不只是东北军旧部的营救,还有那些山野间的土匪。每逢转移地点,枪支全都亮出来,杀气腾腾,谁敢靠近?可这平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惊险与较量?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生在辽宁海城,张作霖的长子,小时候人称“小六子”。他脑子活,从小就跟着老爹混,成年后当上陆军一级上将,接管奉系军阀。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他果断接手大权,还顺势搞了个东北易帜,投了国民政府,把北洋那摊烂泥收拾得像点样。可惜,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执行“不抵抗”政策,眼睁睁看着东北丢了,这事儿成了他一辈子的痛。1936年,他跟杨虎城搞出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结果事成之后自己反被扣,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软禁日子。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送到南京,接着就开始了四处流转的软禁生活。抗战期间,他身边的看守不是摆设,而是真刀真枪的队伍。100多号宪兵,装备步枪,走路都带风,腰板挺得像铁板。40多个特务,个个带着驳壳枪和手枪,眼珠子转得比谁都快。这帮人主要防两拨:一是东北军旧部,怕他们不死心跑来救人;二是土匪,尤其在山沟沟里转移时,那些不长眼的家伙总想着捞一把。宪兵和特务的任务很明确——保住张学良的命,也保住自己的饭碗。 那时候,土匪可不是小打小闹,尤其在湖南、贵州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儿,转移软禁地点简直是玩命的任务。每次出发前,宪兵把步枪擦得能反光,特务把驳壳枪别在腰上,手枪攥在手里,车队外头全是枪口朝天的架势。土匪要敢来抢,那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有回从湖南沅陵去贵州,车队走在山路上,两边都是树林子,风一吹就哗哗响。结果真有土匪埋伏,脚步声刚传出来,宪兵就拉枪栓,特务端着机枪一通扫射,山头上的家伙吓得屁滚尿流,跑得比兔子还快。张学良没事,车队照样往前开。 还有一回在湘西凤凰山附近,1000多号土匪半夜摸过来,想抢沅陵县城。枪声一响,城外乱成一锅粥,保安队的枪都被抢了。消息传到张学良耳朵里,他倒不慌,还挺来劲,带着人上山顶占了个好位置。本想弄点石头树干砸下去教训教训这帮土匪,可惜对方见势不妙,没敢往里冲,这计划也就没用上。土匪虽多,真碰上硬茬,也得掂量掂量。 软禁日子虽然枯燥,张学良却不是个闲得住的人。过年过节,他常跟宪兵特务凑一块儿玩推牌九,手艺好得让人服气,眼光毒,牌局稳赢。听说他年轻时花40万银元跟老赌徒学来的本事,输了无数次才摸出门道,这牌技可不是白来的。看守的人也乐意陪他玩,毕竟这将军不摆架子,跟他们混得熟乎,日子也好打发。 宪兵和特务也不是铁板一块。宪兵守外,特务盯内,互相还得防着点。特务里有些家伙心思活泛,盯着张学良的同时,也盯着东北军的动静,生怕哪天旧部真杀过来。宪兵倒老实点,站岗放哨,枪不离手,但脑子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转移时两拨人配合得还行,枪一亮出来,土匪自然不敢造次。 有次在湖南,张学良被允许出去放放风,走在街上,冷不丁撞见个东北军炮兵团的副团长。两人眼神一对,都愣了,可还没来得及张嘴,旁边的特务就反应过来,赶紧把他架回去。那晚守卫加了一倍,第二天一早车队就开拔,换了个地方。东北军旧部的事,他心里明白,特务也明白,谁都不敢大意。 抗战后期,局势越来越乱,转移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每次路上,宪兵和特务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土匪多是乌合之众,见着枪多就散了,可万一碰上不要命的,那就得真干一场。好在张学良命硬,每次都化险为夷。 1949年,张学良被带到台湾,软禁还在继续。身边的宪兵特务少了,但规矩没变。直到1990年,他才算真正自由。1995年,他去了美国夏威夷,过上安静的晚年。2001年10月14日,他在夏威夷去世,活了100岁。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4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