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可他返程时,却险些回不了国 (信息来源:2024-07-31 江南时报——从《新华日报》看奥运孤胆英雄刘长春) 1932年7月8日,上海码头一声汽笛长鸣,所有目光都投向了即将远行的刘长春,这名字,注定要写进中国体育史的开篇,在无数国人复杂的注视下,他只身一人,身上扛着的是一个积弱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亮相的全部希望,奔向万里之外的美国洛杉矶,参加第10届奥运会。 1909年11月,刘长春生在辽宁大连一个普通人家,这孩子从小就爱跑,小学时百米就能跑到11秒08,400米更是有59秒的成绩,这在当时的大连小学生里头,是破纪录的水平,刘长春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憋着劲要在跑道上为中国人争口气。 可惜,家里穷,中学念了一年就念不下去,只好进了玻璃厂当画工,用画笔艰难地描摹生活,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刘长春那藏不住的短跑天赋,还是被有心人看到了。 1927年12月,东北大学体育部负责人孙庆博目光如炬,特批家境贫寒却潜能无限的年轻人刘长春入体育系专攻田径,此良机难逢,刘长春极为珍视,训练时全力以赴,纵天气恶劣亦不中断。 汗水没白流,他很快就在各种比赛里拿冠军拿到手软,这时候,一个更大的机会来了,1932年,多亏了时任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的大力支持,刘长春拿到了代表中国去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张学良还很够意思,掏了8000银元,解决了他的路费问题,要知道,那时候中国内忧外患,日子难过,世界上又赶上经济大萧条,连带着那届洛杉矶奥运会的参赛人数都少了好多,是近24年来最少的一届。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踏上了驶往美国的邮轮,这段航程,在海上颠簸了足足22天,尽管波涛起伏,他却从未懈怠,坚持在甲板上进行训练,直到7月29日,终于抵达了洛杉矶港口。 次日下午,第10届奥运会开幕典礼举行,超过十万观众将体育场挤得满满当当,轮到中国代表团入场时,阵容显得颇为"简陋",只是匆忙组织的6位队员,刘长春扛旗引路,身后依次是总代表沈嗣良、教练宋君复和几名侨居美国的同胞,队伍虽然微小,但肩负着四万万中国人的寄托。 第三天,刘长春穿着胸前印着“中国”俩大字的运动服,站上了百米预赛跑道,可惜,一路折腾,人困马乏,加上水土不服,他最后跑了11秒1,小组第五,没能晋级,后面的比赛,也没能带来惊喜。 可面对采访,刘长春却很坦然:“我大老远跑来参赛,不是为了拿牌子,就是想让世界知道,奥运赛场上也有中国人的身影了,我们不再是看客!”这话,说透了他此行的真正价值,用双脚,在奥运史上留下了第一个中国印记。 奥运赛场上的亮相很短,可刘长春的考验远没结束,比赛一完,8月21号准备回国时,尴尬事来了,张学良给的8000银元花了个精光,连回国的船票钱都没了,脚上那双比赛穿的鞋也磨破了。 好在,当地的华侨们知道了,大家凑钱给他买了张回程票,这位孤胆英雄才算能回家,谁知道,回国后的日子更不好过,没有鲜花掌声,等着他的是实实在在的穷困和社会的冷淡,很长一段时间,刘长春都在社会底层挣扎,打零工糊口。 更倒霉的是,后来还因为所谓的“反满抗日”,被日本宪兵队抓去关了一阵子,那些本该是他一生荣耀见证的奥运照片和证件,也在一场大火里烧得干干净净,好像连那段短暂的高光时刻也要被抹去一样。 生活的难处接二连三,可这位中国的奥运先驱没趴下,辗转多年,他最后选择把心思全放在体育教育上,想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再出点力。之后的日子里,刘长春默默地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田径苗子,还写了《短跑运动》、《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这些书,为中国的体育理论建设出了力。 他自己没能在奥运会上拿奖牌,但他一直信,中国人一定能在世界赛场上扬眉吐气,他小儿子刘鸿图后来回忆,1981年中国女排拿世界冠军那天,老爷子激动得掉眼泪,一晚上没睡着。 刘长春心里一直揣着两个念想:一是盼着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拿金牌,让五星红旗升起来,让《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来,二是盼着中国自己也能办一届奥运会。 历史最能印证发展,从刘长春单人参赛,到1963年中国派遣200多人的豪华阵容征战新兴力量运动会,用短跑名将陈家全的话说,这在昔日连想都不敢想,直到1984年,仍是在洛杉矶,许海峰一枪射下了中国奥运征程上的第一块金牌。 当时法国《人道报》的报道,还特意提到了52年前刘长春单枪匹马的悲壮,感慨说“中国已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国”,如今,中国的奥运代表团动辄几百人,参赛项目也越来越多,早已不是当年刘长春孤零零的景象。 他的两个心愿皆已达成,中国健儿于奥运会争金夺银渐成常态,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惊艳全球。
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可他返程时,
彩虹糖豆乐园梦
2025-05-12 23:31:19
0
阅读:38